作者:金满楼
民国上外洋滩情况
民国名记包天笑在其自传《钏影楼回想录》中说,1906年他到上海租屋子,开始在派克路、白克路(现南京西路、凤阳路)找,连找几天都无功效,其后他发明一张招租,说在北面一点的爱文义路(现北京西路)胜业里一幢石库门有空房。贴招租的房东其时讲清住一间厢房,每月房租7元(以下均指银元)。其时上海一家大面粉厂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不外7到10元,而包天笑其时在《时报》任编辑,每月薪水80元。
房租坎坷首要看地段和时期,民众租界以外的地段,1906年阁下的房租并不算贵,好比在虹口区一栋屋子的月租金也也许只要3到4元。但到了30年月出格是“一二八事务”后,环境就大纷歧样了,亭子间的月租都已经涨到了20元(之前一样平常是7到8元),并且招租告白刚贴出去,每每浆糊还没有干,屋子已经租出去了。
上海的亭子间,可以说是石库门屋子里最差的房间。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两米阁下,面积六到七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可能栖身佣人。在二三十年月,许多年青的作家来到上海营生,每每先找这种屋子居住,以至于其后出了一个新名词,叫“亭子间文人”。
一些专门从事写作的作家文人,收入概略是可以的,如郁达夫在二十年月末期,每个月的版税收入有100到200元,而其时一个纯熟工人的月收入或许在30到40元,这已经足以养活一家五口人了。其后被杀的左翼作家柔石每月的收入在百元阁下,另外每年还有版税800元,年青的女作西崽玲月收入也有70元。至于没著名气、初来乍到的一样平常撰稿人,他们每月的稿费收入只有二三十元,只够上海一月的糊口费,可谓是尺度的“亭子间文人”。
据陈明川老师在其著作《文化人与钱》一书中的统计,闻名作家鲁迅的均匀月收入约莫是420元阁下,而与他同时期可能早一些的文化人收入并不比鲁迅低,如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的月薪为400元,主编《新青年》杂志还还有每月200元的编辑费,这样算下来,陈独秀每月收入为600元;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月薪600元,其它尚有翻译的稿费(每千字7元)及出书物中的版税,收入是不菲的。
在二三十年月,上海工人的月人为一样平常为20元上下,家庭月收入高出50元的话,就根基到达小康程度;如家庭月收入有一两百元,就可算是中产阶级。张治中在回想录中说,他于1921年因失去军职而避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个楼面是16元,这个房间用布帘离隔,一间做寝室,一间作书房,他与老婆及一个孩子每月的糊口费是50元,这照旧较量窘迫的。
民国时期上海人家的糊口程度还不错,平凡人家每个月一样平常吃四次荤菜(肉、鱼、蛋、海鲜等),凡是为每月的初二、初八、十六和二十三,这几天叫做“当荤”,其改日子则以蔬菜、豆成品为下饭菜,前面陈存仁老师说他八九岁的时辰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荤,声名其时他家的糊口是较量坚苦的。
按上海的风俗,假如家里来客人的话,那就必需以荤菜为主,“无荤不成饭”,蔬菜则是配菜。至于那些拉黄包车的夫役,他们一样平常只能吃蔬菜、豆腐、咸鱼等,这在其时被以为是“极为低廉而粗劣”的炊事了。就像其时一首童谣唱的:“当肚皮饿格时辰,我们顿时拿起筷,奔向厨房间,看看有点啥小菜,又是青菜炒豆腐,叫我哪能来下饭?”
二十年月后的上海米价,每百斤凡是在8元到13元上下浮动,这与房租一样,是低收入家庭的首要支出,省也省不下来的,以是米价一上涨,那些老黎民难免要摇头感叹,说日子过不下去了,但对付高薪人士来说,这点浮动基础就算不了什么。
其时的上海交通,首要以人力车为主,起价多为十个铜板,按里程议价,但因为竞争剧烈且毫无技能含量,人力车夫的收入长短常低的,多半在每月10元多点,仅可以或许维持一小我私人的保留。上海的电车,从法租界到民众租界是一枚铜元,在民众租界兜一圈也是一枚铜元;十多年后,又有了出差汽车(即今天之“的士”),从大天下到南市,车价就要1元以上,而其时一辆小汽车的价值也不外1000元阁下。
上海的世家后辈成婚,礼金也是很高的,据《白银期间糊口史》的作者、上海名中医陈存仁透露,或许在2000到3000元。与上海的物价对比,北京就要自制得多了。陈存仁在新婚之后与老婆去北京度蜜月,第一晚在六国饭馆住了一宿,房价6元,这个价值生怕可以与此刻的五星级饭馆相媲美了。办法并不比六国饭馆差的东华堆栈,其时的房租是每晚1元6角,其时住的人已经长短官即贵了。其时北京的房租也不贵,一个大四合院租给四户人家,每家的月租金也不外8元。
会费钱,还得会赚钱才行,而个中最锋利的是以钱赚钱,那就是买地盘。在高人的指点下,陈存仁在静安寺路愚园路(今常德路)花5200元买了一块面积3亩7分的地,不到3年的时刻,陈存仁便以3万元的价值脱手,而数年之后,更是涨到了10万元,可见投资地产是多么一本万利的买卖。虽然,恰当的购置一些艺术品、贵重细软乃至是皮货也不错,譬如陈太太在北京花60元买了两件玄狐的皮筒子,其后被人用600元买去;而其时花120元买的一对翡翠耳饰,在隔了二三十年后,陈家佳偶到了香港,以原价一千倍的价值脱手,其后更是涨到了五千倍的价值。由此或者可以看出,银元期间的物价相对照旧较量稳定的,比及了纸币年月,那就完全取决于当局的名誉及对通货膨胀的节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