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法国“情报先行”反恐模式备受诟病

摘 要

专家:法国“情报先行”反恐模式备受诟病,法国 尼斯 反恐...

(原标题:恐袭瞄准法国民众日常生活 旨在最大程度制造恐慌情绪)

法国国庆日,地处法国南部的旅游城市尼斯发生袭击惨案震惊世界。

从2015年至今,法国已经遭受了三起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知名反恐专家李伟对晨报表示,暴恐分子选择法国国庆日这一特殊日子,以及尼斯这一知名旅游城市作为目标,意在最大程度的挫伤法国国民的感情,加剧恐慌效应。“法国奉行‘情报先行’的反恐模式,但事实却表明,法国在反恐问题上并没有真正做到‘情报先行’。”

国庆日恐袭挫伤民众感情

尼斯是法国第二大旅游城市,法国的第五大城市,欧洲的度假天堂。尼斯的英国人漫步大道,是其闻名于世的一张风景名片,而就在7月14日法国国庆日这天,英国人漫步大道却沦为了人间炼狱。正当欢乐的人群欣赏着国庆日的烟火表演时,一辆白色卡车沿着英国人漫步大道对着人群碾压了两公里长,期间司机还向人群开枪扫射。因事发地点靠近海边,近百人在卡车冲进人群时跳入海里逃生,场景堪比灾难片。随后卡车司机被警方击毙,现场尸横遍野。据警方描述,卡车司机是一名31岁男子,突尼斯裔法国人。

“在象征着自由和革命的法国国庆日当天进行恐怖袭击,这会极大的挫伤法国民众的国民感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说,暴恐分子在时间的选择上是经过考量的。法国刚刚结束欧洲杯的赛程,本应在本月26日解除紧急状态,而7月又是法国乃至很多国家的旅游旺季,选择这一时机制造恐怖活动,所产生的恐慌效果也势必会加大。

“尼斯不仅仅是度假胜地,更多的是法国乃至欧洲人生活方式的一种代表。”周弘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袭击具有政治意义的目标,恐怖分子近几次的袭击行动逐渐把矛头指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意图最大程度的制造民众的恐慌情绪。从去年袭击巴黎歌剧院到这次尼斯的恐怖袭击,都体现了这样的转变。“相较于去年遭受过一次袭击的巴黎,尼斯更像是法国安保的薄弱点,一击即破。民众在明,暴恐分子在暗,这是种不对称的威胁。”

法国反恐模式备受诟病

针对欧洲多发的恐怖袭击,知名反恐专家李伟表示,欧洲原本就是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而法国长期站在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最前线,面临着巨大的反恐压力。自去年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法国也派出了航母前往叙利亚打击极端恐怖组织,也增加了恐怖分子对其的仇恨。

法国一直以来奉行的“情报先行”反恐模式也广受诟病。李伟说,根据法国的一份调查报告,从此前法国遭遇的两次恐怖袭击可以看出,“法国的反恐模式处于全面失败的状态”。而此次尼斯恐袭事件的发生,无疑会让法国的反恐模式遭受更大的质疑。“法国并没有像同样实行‘情报先行’的美国和叙利亚一样强于收集反恐情报,也不能够在恐怖活动策划时就发现并挫败这类恐怖袭击,所以我们认为法国在反恐问题上并没有真正做到‘情报先行’。”

“9·11”之后,有着切肤之痛的美国迅速加强了安保工作,而法国的安保之路却依旧漫漫。“反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并不是一次就能做得到的,它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投入,是人力、技术的全面强化,这个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李伟说。

移民政策面临新挑战“欧洲反恐局势面临的真正威胁,是他们土生土长的本国人。”李伟说,就这次尼斯恐袭事件来看,袭击者是突尼斯裔法国人,虽然现在还没证据表明他曾前往叙利亚或伊拉克等地接受训练,但这已经能够说明中东恐怖主义思想的外溢。而在法国这样社会结构比较复杂的国家,移民及移民后代在适应法国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矛盾,他们也因此很容易受到极端主义的鼓动,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极端思潮的传播已经不再需要言传身教了。

法国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但在具体执行上其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德国相比,虽然同样也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但德国在管理方面却非常严格。例如边境口岸的注册制度,能够让移民分门别类的融入社会,不会聚集形成相应的群体。”周弘说,法国内部贫富差距悬殊,移民及移民后代一直是最脆弱的群体,他们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大,很难融入到主流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移民形成了自己相应的文化圈,这个文化圈明显区别于法国主流文化群体,这些群体的存在为恐怖主义的生存提供了社会条件。”

“让人担心的是这次恐怖袭击对于法国民粹主义的刺激作用,对极端民族主义的刺激情绪。”周弘说,近期英国“脱欧”事件本就是法国民粹主义的一剂强心剂,这次的恐袭很可能会加强这种看法。“民粹主义的拥护者容易把问题都归结到移民和欧洲一体化上,移民和欧洲一体化则会变成这次恐怖袭击的替罪羊。”

周弘分析称,尼斯恐袭事件后,可能会有个别国家退出申根区。“但这不会扭转申根区人员自由流动的现状,因为相比之下,人员自由流动带来的好处太过明显。”

netease

    A+
发布日期:2016-07-16 15: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