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城市发展的表征之一,是那些由早年的工矿厂房摇身变来的创意产业园。
广州发展文化创意园可谓得天独厚,因广州曾是中国工业重镇,老工业旧厂房众多。这些创意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工矿企业特有的内在空间及建筑特质,在保全建筑物历史肌理的基础上,以现代审美理念和手法,对其进行改造和包装,令其脱胎换骨般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都市魅力。
记得第一次造访广州的创意园,去的是与星海音乐学院相邻的星坊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曾被冠以广州798之称。星坊原是广州市市政机械施工工程公司机修厂闲置的旧厂区,2007年,一个装修工程承包商通过招标拿下这块地,被一帮搞艺术的朋友“撺掇”,建成了创意园,作为SOHO式艺术聚集区。
园区初创时,曾面向艺术家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开放,后来有不少艺术家的个人工作室和年轻人的创业团队加盟,从事音乐制作、设计创意等行业。“骑着自行车进来,开着小汽车出去”,是对当年园区企业主的写照。
星坊亦曾是广州艺术潮人的聚居地,一到夜晚或周末,小资云集,门庭若市。我前去造访的那次,缘于一个在酒吧举办的联谊活动。当我好不容易找到深藏于高架路尽头的星坊,才惊觉旧厂区在华丽转身后竟然是如此惊艳!进入园区,发觉这里的整体设计保留了厂房的基本结构,却以现代风格来改造屋子的门窗、墙面和大门,并精心打磨诸多的细节,整个园区予人一种粗犷中见细腻、质朴中见匠心、沧桑中见现代的强烈的艺术反差之感。
听说这个园区后来因为城市改造的原因被拆了,但广州的创意园仍然不乏后来者。声名远播的红专厂创意园,其前身是广州鹰金钱食品厂。从临江大道步入红专厂创意园,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的工矿厂房,这些厂房显然经过了现代设计之手的精心打扮,将创意元素极其巧妙地渗透其中,墙头画着涂鸦,墙身攀爬着爬墙虎,庭园里盛放着白玉兰……
如今,创意园星罗棋布于广州城市的各个角落,并以各自的鲜明特色招徕各种创意类企业入驻,吸引着各方时尚都市人流连。由原广东水利水电厂的地皮和厂房改建而成的信义国际会馆,地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由原为广州纺织机械厂改造而来的T.I.T创意园,由旧式英商太古洋行的仓库——太古仓码头改建的太古仓创意园……经过设计师们的妙手回春,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创意园迸发出崭新的活力。都市人花上半天时间,去某个创意园慢慢游览,浸淫在小资氛围之中,不难发现更多的艺术惊喜。
有资深文青认为,文化创意园对于城市有一种透气功能。跟外出旅游一样,生活有如压力山大的都市人,周末逛逛创意园透透气,正是文化创意园在北上广存在的最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