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树山村,却享受着城市的美好

摘 要

记树山村绿色产业致富带头人李洋东树山村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西部,距西牛镇15公里,距英德市58公里,属于革命老区。原先的树山村交通闭塞、坡陡沟深,...

——记树山村绿色产业致富带头人李洋东

树山村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西部,距西牛镇15公里,距英德市58公里,属于革命老区。原先的树山村交通闭塞、坡陡沟深,居民分散居住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10公里的狭长山沟里。

住房多为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泥砖房,房屋低矮,长年风吹日晒,有的已破烂不堪,摇摇欲坠。村里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网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政府领导都说,像树山这种贫困村,不想些特殊的办法,脱贫难度极大。

2010年,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捐赠了两亿参与广东扶贫济困。除此之外,还成立了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并亲自到清远等地考察,最后选定树山村,亲力亲为进行扶贫。

经过碧桂园七年的定点帮扶,现在的树山村村民清一色地住上了两层半的复式别墅、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宽带网……更可喜的是,碧桂园真正赋权于村民,成立了苗木合作社,培养了致富带头人,树山更是成为了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生态扶贫新村。

树山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得益于碧桂园的帮扶、更得益于村民的双手,尤其是那些满怀感恩之心、积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乡村能人。

合作社骨干李洋东就是树山脱贫路上的“新主人”。

城市打拼多年,终定回家创业

李洋东1997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广州(楼盘)的一家工厂,奋斗了几年当上了车间班长,虽然工资从最初的一个月600多涨到了3000多,但要在广州租房子,还要吃喝交友,一年到头也存不到多少钱,工作了十多年家里还是土砖房,银行存款也没多少。

李洋东说:“当时感觉生活似乎没什么盼头,想回家创业又不知道能干什么”。

2010年事情有了转机,碧桂园入驻树山村开展绿色产业扶贫。李洋东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下定决心回家创业。李洋东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如果可以在村里就能找到工作,谁愿意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于是洋东辞去工厂班长一职,回家乡参与碧桂园的绿色产业帮扶项目。

2011年1月11日碧桂园购进第一批苗木,发动当地167户村民参与种植,李洋东就是那167户中的一户,起初大家都不敢多种植,担心种植苗木挣不到钱。而且树山村四面环山,人多地少,土地对于村民来说非常宝贵。李洋东经过内心的挣扎,决定把家里的3亩自留地全部拿出来种苗。

李洋东回忆道:“当时大家都只种几分地,一亩地,可我工作都辞掉了,没有回头路了,就想着放胆博一博,相信政府和碧桂园不会骗我们”。果然,仅仅一年的时间,他通过种植苗木挣到了五万多块钱,第二年洋东把他叔的3亩地也租下来种苗了。

自荐加入合作社,带动村民奔小康

李洋东虚心学习苗木种植技术,同时自荐加入了苗木合作社,决心带动更多的村民与碧桂园一道战胜贫困。从2013年开始,李洋东在自己种植苗木的同时参与了合作社的账目工作,又主动协助碧桂园的技术人员跟进苗木现场,还负责了一部分的对外业务。李洋东说“当时有些村民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我就用实际行动做给他们看,我常常到他们的地里走走,看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施肥没有,修剪没有,除虫没有,你主动和他们沟通、用心和他们沟通,乡里乡亲他们更愿意相信我说的话。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成功一家、带动多家’的互助氛围。”

李洋东表示:“是碧桂园帮助了我,以前在外打工十多年还存不到钱建房子,现在回来种了几年苗,挣了有40多万元,在镇上买了商品房,存折上还有一笔存款。所以我要让我村里的亲戚朋友都来参加苗木种植,让更多的村民能得到碧桂园的帮助,使更多的人远离贫穷,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像杨国强主席所讲的一样,‘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村民当家作主,实现自我价值

树山新村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排排崭新的别墅使村民由先前的杂居变成了现在的聚居,村民间的交流更多了,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更多了,村民真正成为了村庄的主人,参与到了新农村的建设与管理当中。

由村民自己管理的苗木合作社共有167户村民参加,种植苗木20多种,种植面积达400多亩。截至2016年底,苗木合作社销售额约2000万,村民获利约1000万,户均增收约6万元,年收入超过10万的有5户。

李洋东说:“碧桂园的到来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不知不觉中还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你看,树山村里绿树成荫,各家的室外物品摆设井井有条,空气中再也闻不到鸡粪和猪粪的气味,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有‘水浸街’发生。每天傍晚可以在家门口的树荫下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到新建的篮球场打打球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甚至当你走在街上的时候,都不会再听到吵吵闹闹、乱七八糟的声音了……

真是生活在农村,却享受着城市的美好。”

    A+
发布日期:2017-04-13 15: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