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腾讯娱乐讯 日前,第三期赖声川大讲堂“激发创意”在上剧场举办,这一次赖声川分享了原创喜剧《圆环物语》和经典改编作品《一夫二主》的创作理念,并以此为例挖掘喜剧诞生的源头,回顾其孕育过程。《一夫二主》和《圆环物语》将于6月22日轮番在上剧场演出。
1987年3月3日,赖声川和丁乃竺的“表演工作坊”创团后的第三部作品《圆环物语》问世。《圆环物语》的演出记录,竟然一度超过了两部当年的创团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和《暗恋桃花源》,连续演出36场。该剧的结构出自19世纪末奥地利剧作家史尼兹勒(Arthur Schnitzler)的《循环曲》(La Ronde),原始剧本的场景比《圆环物语》更复杂、人物也更多,但基本上是循着音乐轮旋曲的逻辑,从人物A到人物B的关系,从人物B到人物C的关系,以此类推。
赖声川开讲
据了解,这种循环的方式使得赖声川灵感迸发,因为这种几何性和音乐性的关系,赖声川设定《圆环物语》的七个人的名字分别为:小贾(甲)、以乐(乙)、炳忠(丙)、小丁……等,他们轮流扮演发生在台北的七段故事。赖声川在大讲堂上说,这虽然是30年前创作的戏,却不感觉是老戏。
现场
改编经典作品一向也是赖声川创作的一部分,创作生涯中,“意大利艺术喜剧”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刺激。从《暗恋桃花源》的“桃花源”部分开始,意大利艺术喜剧就成为他的创作灵感。在《暗恋桃花源》中对于意大利即兴喜剧的成功运用,让赖声川有了直接改编意大利即兴喜剧的想法。1995年,赖声川改编十八世纪大师卡洛·哥尔多尼的作品《一仆二主》,将其改编为《一夫二主》。不过并不是单纯的改编,还进行了大量修改,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品味。于是,《一夫二主》变成一个近乎全新的故事: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仆人,为了赚钱而兼差,同时服侍两位主人。在一连串疯狂的转折后,剧情在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晚宴中疯狂地走向不可收拾的局面。
赖声川表示,创意但从来无边界,最通俗的娱乐也可能是最高雅的艺术,像喜剧看似通俗却是门学问,“悲剧的世界观像冬天,喜剧的世界观是春天一样,让一切都活起来。”他还说,“这个时代很庸俗,当然也不见得是这个时代庸俗,每个时代都有庸俗的一面。让人家笑不难,让人家笑得有意义才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