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罚单”:民生执法应当情理并重

摘 要

7月23日,汪先生回到安徽桐城查看老家房子受灾情况并进行修缮,午后驾车带孩子出门游玩,到达桐城著名景点“六尺巷”。没成想,因为停车问题,汪先生的车被交警...

通过后续报道,我们发现另一个信息:“暖心罚单”系桐城公安交警大队整改后的行为。

今年4月14日,桐城籍署名“笪米”的作者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你们一张张罚单会刺伤一颗颗爱乡之心》,对家乡交警的执法提出质疑和建议,如:限速标志不明显,压黄实线、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随意停车一律按违章罚款处理,交警执法随意等。

文章一出,旋即在桐城当地引起大量网友关注和转发,同时也引起桐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重视。

据了解,桐城公安交警大队曾召开会议,对照笪米提出的质疑逐一排查,并于4月15日,发表《桐城交警吸纳网民建议进一步优化执法举措》公开回应。

同时,通过多种举措,桐城交警还通过组织全体民警、辅警学习执法规范化文件,改变工作作风,学习文明执法用语。

据人民网报道,为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环境,桐城交警对不熟悉桐城道路情况的外地牌照车辆驾驶人不按标线行驶,执勤民警一般只给予现场纠正或事后提醒;对来桐观光、旅游车辆发生的轻微违法行为,一律给予口头警告。

“暖心罚单”:民生执法应当情理并重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桐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现场执法的交警通过“警务通”能快速查出车辆信息,“如果挂外地牌照的车辆,没有被处罚过,首次将人性化提醒;已在当地处罚过的外地牌照车辆,则不能免于处罚。”

“硬罚”真的管用吗?

由于交警贴罚单缺少及时、准确的客观监督,这一执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不少网民质疑交警贴罚单是“心情好不好”的事儿。

执法需严谨,公众遵从理法,社会才能持续健康运转;执法也需温情,以人为本可变通的执法,更能深入人心。

前几天,苏州城管面对难管的占道烧烤摊问题,机智的处理方式获得一片叫好声。原本,苏州工业园区湖畔天城商业街上有多家烧烤店,呛人的浓烟、吵闹的声音让周围小区居民难以忍受,接连投诉。城管部门对此问题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了如约谈、整治、处罚的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城管部门并未像大家刻板印象中的暴力执法,而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种全新的管制办法。他们将415棵桂花树整齐排放在湖畔天城商业街上,由于绿化树箱间隔小,烧烤摊是摆不成了,但由于绿化树间隔合理,并不影响市民走路,还为该区带来了一片绿色的风景和桂花清新的香气。

当然,执法过程不应过度讲究“人情”,适当放松也需要把握好“度”,才不会导致执法用力失焦,保证执法权威性。

违规罚款可打折相信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听说。

“暖心罚单”:民生执法应当情理并重7

6月下旬,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交警大队推出交通违规“优惠券”,“优惠方法”介绍,市民只要拥有这一别出心裁的“优惠券”,违规缴费可打五折,更“优惠”的是,违规者当着交警面拨打任何人电话,接听者只要回答出交通规则,本人就可免罚。

灌云交警澄清,此举是为了更高效地宣传交通规则,但民众对此褒贬不一。有些民众认为,此举是交通执法的创新,能够促进法律意识的传播;还有民众认为,“违章打折”是对执法严谨性的亵渎。半月之后,该“优惠券”宣告作废。

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然而在涉及民生的执法行动中,执法人结合工作实际,可以适当把握好“火候”,更好地充当执法角色。执法行为本身不是目的,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才是根本,执法者变通执法方式,从而为社会持续平稳运行掌舵。

“暖心罚单”:民生执法应当情理并重8

“暖心罚单”:民生执法应当情理并重

    A+
发布日期:2016-07-29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