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总有好方法》受关注 专家热议“好妈妈方法论”

摘 要

“妈妈从来不缺爱,妈妈只是缺方法”、“妈妈有了好方法,中国家教上台阶。”一本名为《好妈妈总有好方法》的新书出版,引发了包括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教育学...

  “妈妈从来不缺爱,妈妈只是缺方法”、“妈妈有了好方法,中国家教上台阶。”一本名为《好妈妈总有好方法》的新书出版,引发了包括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教育学博士后谢军、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女性学研究专家禹燕等著名人士与家教专家的热议。

  11月5日,一场“好妈妈的方法论分享会暨《好妈妈总有好方法》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一些著名教育专家及妈妈代表在分享教育心得同时,一致认为,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妈妈,只懂得爱孩子却不懂得和学习有关方法,是教子吃力不讨好的根本原因。如果在爱孩子同时更系统掌握科学有效方法,就能让中国家教“上台阶”。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是由著名方法学家吴甘霖与母亲素质教育专家邓小兰合写的一本著作,是作者畅销百万册《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家教版。在会上,作者透露:这是他们通过整整10年调研中国家教领域存在问题之后进行“对症下药”写作的家教读本。作者用生动事例,提出了这些让人深思的重要问题:“本应是孩子对你听话,为什么你却被孩子‘控制’了?本应有爱就会有幸福,为什么你的爱却收获痛与恨?本应努力越多越轻松,为什么你越努力却越受累?……”明确指出:“有爱缺方法,你就只能吃力不讨好”,并从3大方面,总结出100多种不费劲就能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如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指导”、“改负面沟通为正面沟通”等等,不仅让孩子更好成长,也更能改善家长、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技巧性。著名家教专家、“知心姐姐”卢勤称赞“本书是一本解决当下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难题的著作,是给父母的解渴之书,是实用的亲子沟通宝典。”

  众多专家对此书的出版深表欢迎,并畅谈“好妈妈的方法论”的重要性——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教育学博士后谢军讲述亲身经历:她曾不懂得孩子的心理,所以孩子老与自己对着干,但后来她掌握了孩子的成长心理学,两人的情感就越来越好。她结合自己实践,讲述了不怕孩子“说不”、如何对症下药、善用巧劲教育孩子等方法。

  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女性学研究专家禹燕做了“把脉家庭建设新趋势,重视智慧家教好方法”的发言,指出:全国妇联正在推动中国母亲素质建设工程,而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母亲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好妈妈总有好办法》可谓顺大势合人意,是一本能大大提高教子水平、造就智慧妈妈的优秀读本,值得重视。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焦健女士,对“好妈妈的方法从哪里来”给出了四条途径:来自父母强烈的责任心,来自对孩子独立性、独特性的承认,来自对孩子发展的科学认识,来自对父母角色的正确理解。

  著名教育专家李圣珍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她通过讲述自己身边的诸多案例,分析了中国家庭教育当前存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5大误区,并给出了一些有效建议,如:如何与孩子交朋友,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如何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等全方面发展的孩子,给广大家长及教育工作者以启示。

  附1:《好妈妈总有好方法》图书介绍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受关注 专家热议“好妈妈方法论”

 

  本书是百万畅销书《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家教版。其最大特点,是全面提供各种有效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孩子时吃力不讨好的问题。不少内容,曾在中央电视台《教子一招鲜》栏目中播出,好评如潮。

  “本应是孩子听你的话,为什么你却被孩子‘控制’了?本应越努力越轻松,为什么你却越努力越受累?……”针对当今父母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各种揪心问题,作者明确提出“妈妈有爱还不够,妈妈更要有方法”,并通过对众多鲜活案例分析,从3大方面,总结出100多种不费劲就能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如“让孩子守规矩:笑的嘴唇,铁的牙齿”“有效批评的四先四再原则”“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指导”“负面沟通步步雷区,正面沟通处处阳光”等,不仅让孩子更好成长,也更能改善家长、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技巧性。

  这是一本能够提升一代妈妈的教育水平、让中国家教上台阶的好书。本书主要面向父母,尤其是妈妈,同时对老师们如何掌握方法教育学生,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适合家长自主阅读,也适合老师推荐给家长,家长推荐给家长。

  附2:《好妈妈总有好方法》作者介绍

  吴甘霖:我国著名方法学家,自主管理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曾任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等职,所著《方法总比问题多》发行100多万册。同时,还出版自主教育读物《孩子自觉我省心》等40多本著作。

  邓小兰:著名母亲素质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高级培训师。曾任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全国妇联华坤女性调查中心主任等职。邓小兰曾与吴甘霖合作出版多本畅销书,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进行多次家教讲座,深受欢迎。

  附3:专家发言要点

  1、谢军(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教育学博士后):

  方法一改变,教子不再难

  对症下药最关键(方法的重要性)

  弹钢琴与乱弹琴(时间管理出效率)

  讨价还价有学问(与孩子斗智斗勇)

  放松心态好家长(孩子说不很正常)

  2、禹燕(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

  把脉家庭建设新趋势,重视智慧家教好方法

  当下,我国家庭教育正迎来一个大好时机!

  这一机遇取决于我国家庭建设的大背景和新趋势:一是顶层设计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家庭建设的“三个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庭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二是政策倡导更加具体,有关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正在持续推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家庭教育日益重要;三是推动措施更加实在,家庭工作成为妇联的重要工作,而家庭教育成为家庭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母亲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母亲素质工程成为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母亲教育为主要对象的《好妈妈总有好办法》可谓顺大势合人意。

  智慧家教实际有两层涵义:“智”是家教的知识系统,主要告诉父母该做什么;“慧”是家教的实践策略,主要告诉父母怎样才能做到。当下,我们缺乏的不是家教的知识,而是家教知识的实践运用,也就是家教的方法;我们缺乏的也不是家教方法的一般性运用,二是更有针对性的运用;也就是如何让父母“有”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好妈妈总有好方法》重点探讨的正是这个“有”的过程,所以这是一本知行合一、能大大提高教子水平、造就智慧妈妈的优秀读本,值得重视。

  当然,要使妈妈们“有”好方法,妈妈个人的阅读很重要,而借助各种平台、整合多种资源的推广与分享也很重要。

  3)焦健(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

  妈妈的方法素养决定孩子的人生素养---妈妈的好方法从哪儿来?

  一、好方法来自父母强烈的责任心

  抚养教育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称职的父母,首先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教育子女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钱财、克服种种困难等,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总有好方法的妈妈首先是负责的、总在寻找适宜方法的妈妈。

  二、好方法来自对孩子独立性、独特性的承认

  ——作为父母,要承认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作为人,无论多么年幼,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和成人同等的价值,拥有和成人一样平等的地位,人格、尊严和权利,他们不是家庭和父母的附属品。

  ——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长。由于个体差异的普遍存在,意味着没有一个能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抚养、教育方式。

  三、好方法来自对孩子发展的科学认识

  作为父母,要认识到:

  ——孩子是正在发展的人。由于生物成熟的作用,不同处境的儿童经历了大致相似的发展进程。了解和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是掌握适宜方法的基础。

  ——孩子的发展具有整体性。要把孩子看作是身体、认知、社会和情感的统一体,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发展的措施都是低效率的,甚至导致发展的不和谐。

  ——孩子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可塑性。其中家庭是影响孩子发展最早的、最长久的环境。父母是影响孩子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他人。

  四、好方法来自对父母角色的正确理解

  父母要清晰地认识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多元化的角色——监护人、教师、朋友、榜样。正确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是好方法的来源。

  教育方法运用的最高境界是“法无定法”。由于家庭、父母、孩子、家庭教育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要找到适宜的好方法,需要父母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为此,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4)著名教育专家李圣珍:

  中国家庭教育的5大误区及相关对策

  从94年至今22年过去,帮助来自全国16个民族及英、法、新加坡等国家,130多个城市近千个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心灵受到伤害,或荒蛮无知,心灵贫困,或学习困难。他们辍学在家封闭自己,使父母陷入家庭绝望中(马玥),有的街头游荡成为社会不安全因素(陆冈),让这些孩子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受到多家媒体关注,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东方时空》、《半边天》、《实话实说》、《社会与法》,凤凰卫视,新加坡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等几十家媒体关注报道。

    A+
发布日期:2016-11-24 14: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