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做崇德尚法的模范

摘 要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学习习主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要论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与道德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法律...

——学习习主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要论述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与道德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是国家的产物,但在精神内核上,法律从道德中提取基因,体现和承载着本国家、本民族的社会习俗和道德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是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则系统。同时,法律是底线的道德,是道德的保障。“法律不管你能好到哪,就限制你恶到没边。”法律正是以其权威和强制力为道德构筑底线,使人祛恶向善。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社会的产物,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写道:“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世人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需要我们终身坚守。道德能够提升法的品格,减少“恶法”的产生;道德能够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为法之力所不及的领域提供规范;道德还能够为法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促使良法得到良好的实施。

德法并举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与道德,一个是整饬有形秩序的坚硬准则,一个是安顿人心的温润力量,二者既相互区别、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撑、相辅相成,构成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两大资源。习主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德法并举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治理经验。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援礼入法,融法于俗”的传统。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从西周“明德慎罚”到汉初“礼法并重”,从唐“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一直延续的礼法合一、德法合治,历代统治者把伦理道德与律法相统一,体现出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虽然历史上也存在礼法不分、重德抑法的现象,缺乏保障人权的现代法治理念,但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德法并举的治国理政经验,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坚持德法并举也是多数国家重要治理规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就主张法律的制定必须着眼于德和善,将法律视为促成全邦人民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时至今日,“法律乃善良公正之艺术”仍被奉为法治圭臬,道德被作为判断法律合理性乃至“良法”与“恶法”的重要标准。从当今世界看,大凡治理有效的国家,都在坚持法治原则的基础上,注重用道德调节人的行为,将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从中西方的治理脉络中不难看出:虽然不同国家对德治与法治的选择各有侧重,但坚持德法并举是人类治国理政的共同规律。立足当代中国,破解治理难题,我们应寻找接续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赋予德治新的时代内涵,赋予法治新的价值内蕴,切实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把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这是对历史经验、中外文明的总结和升华。

    A+
发布日期:2017-02-07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