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感与大学生纳税遵从:基于实验法的研究.doc 全文免费在

摘 要

社会公平感与大学生纳税遵从:基于实验法的研究.doc1 社会公平感与大学生纳税遵从:基于实验法的研究[摘要]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纳税的主力军,社会公平感是影响大学...

文档介绍:
社会公平感与大学生纳税遵从:基于实验法的研究.doc1 社会公平感与大学生纳税遵从:基于实验法的研究[摘要]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纳税的主力军,社会公平感是影响大学生纳税遵从度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运用 t 检验验证了教育机会公平、就业机会公平、贫富差距减少、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保险公平及司法公正均有利于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纳税遵从度;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公平感;实验经济学;大学生;纳税遵从;政策建议 doi : 10. 3969 /j. issn . 1673 - 0194 . 20 14. 01. 023 [ 中图分类号] F812.4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 ( 2014 ) 01- 0034- 02 1引言税收不遵从问题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问题日益严重, 大学生是今后社会纳税的主力军, 社会公平感是影响大学生纳税遵从度的重要心理因素, 公平感由 3 个维度构成: 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1] 。由于大学生尚未成为真实的纳税主体,因此,本研究的纳税公平感主要是指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在分配公平中, 大学生比较关注税收与教育投入的公平、税收与就业的公平、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垄断企业的税率、社会保险覆盖面等; 在程序公平中, 大学生们比较关注执法过程的透明化。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纳税遵从度?笔者在 2012 年对浙江工商 2 大学 500 名本科生进行实验调查, 实证研究社会公平感对大学生纳税遵从的影响。 2 社会公平感对大学生纳税遵从的影响实证研究 2.1 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实验所要做的主要是在可控的实验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现象,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观察实验者的行为, 分析实验结果, 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提供政策决策的依据[2] 。根据以上实验理论,本文使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公平感对大学生纳税遵从度的影响, 通过 5个假设条件来模拟不同的社会公平环境,分析大学生纳税遵从度的变化,即将情绪作为现实经济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 弥补了“理性经济人”理论对偏好控制的不足, 对照基本信息分析其形成原因, 在考虑现实情况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税收政策措施与建议。 2.2 研究假设京、沪、穗等大城市的地方财政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差别巨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1 :将部分个人所得税通过公开透明的纳税规划系统以一定的比例划分给籍贯所在地专门用于改善教育环境,大学生的纳税遵从度会上升。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未把促进就业作为主要政策目标, 税收优惠政策适用面狭窄, 使高校毕业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2: 拥有平等的就业或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 大学生的纳税遵从度会上升。我国的基尼系数逐年攀升, 已越过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3 :经济增长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的收入增长大于高收入人群,大学 3 生的纳税遵从度会上升。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4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能提高大学生纳税遵从度。社会上出现的对偷漏税现象惩罚力度不够、徇私舞弊事件使得纳税人怀疑税务机关执法的公平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5 :减少司法机关徇私舞弊行为,逐步实现执法过程透明化,大学生纳税遵从度会上升。 2.3 实证研究(1 )纳税遵从度及计量。纳税遵从度是指纳税人受主观心理态度的支配所表现出来的对税法的遵从程度。主要体现在纳税人纳税的依法程度与自觉程度以及纳税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测试者做简单培训, 然后向 500 名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填写基本信息进行实验。剔除无效问卷后, 样本由 469 份问卷构成。问卷采取利克特 7 点量表来衡量被试者的纳税遵从度。 7 表示纳税人具有最高的纳税遵从,会及时、足额履行纳税义务; 而1 表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较差, 会出现推迟纳税、逃税甚至抗税行为; 4 则是一种中立状态。在实验环节中, 测试者将被告知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测试者将按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用数字 1~7 来表示他的纳税遵从度。(2 )变量显著性检验。首先是预处理,即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将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将 1~7 七个选项值整合为一个加权平均值。其次是单因素方差分析(F 检验)。使用 t 检验是有条件的, 其中之一就是要符合方差齐次性, 这一点需要通过 F 检验来验证, 因此需要用 F 检验来考察数据, 对于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实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4 数据见表 1 。再次是配对样本 t 检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就是根据样本数据对两个配对样本来自两配对总体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推断。配对样本是指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测试所获得的两组数据, 或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样本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的两组数据。成对样本 t 检验数据见表 2。 2.4 实证结果及分析(1) 由表 1 可知, 所有的变量的 P 值都小于 0.01 ,F 值都是显著的, 即拒绝原假设, 接受备择假设, 符合方差齐次性, 因此可以进行 t 检验。当P 值小于 0.01 时,即有 99% 的概率证明假设的正确性,记为*** ;当 P 值大于 0.01 且小于 0.05 时, 即有 95% 的概率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记为**; 当P 值大于 0.05 且小于 0.1 时, 即有 90% 的概率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记为*。(2) 根据表 2 可知, 教育机会公平的 t 统计量的值为 1.325 , 对应的概率 P=0.09 同时根据 P 值可知, 对纳税遵从度影响水平的强弱关系为就业机会公平> 贫富差距减少> 社会保障公平> 司法公正> 教育机会公平。 2.5 研究结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纳税的主力军, 社会公平感是影响大学生纳税遵从度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运用 t 检验验证了教育机会公平、就业机会公平、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保险公平及司法公正均有利于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纳税遵从度。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对纳税人的影响显著, 因此解放发展生产力、切实提高人民的实际收入是保持高纳税遵从度的根本途径; 纳税人的实际负税 5 率对其纳税遵从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当实际负税率超过纳税人的预期时, 纳税人的纳税意愿会大大下降。针对不同收入群体, 将实际负税率合理控制在一定水平, 对纳税遵从度的保持至关重要; 当纳税人实际负税率达到高水平时, 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比非财经类的纳税遵从度高, 可见普及财税知识对纳税遵从有一定作用。 3 政策建议加大教育落后地区的补偿性财政投入,采用税收分配“属人原则”。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要加大科教文卫方面的投入比例, 在教育落后地区采取补偿性投入, 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并采用税收分配“属人主义”原则, 即将纳税人纳税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其籍贯所在地的财税系统, 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投入当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改善教育环境。加大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行税收优惠

12>

    A+
发布日期:2017-02-28 09: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