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应对疫情冲击

摘 要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刘红霞 张千千 申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宏观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刘红霞 张千千 申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宏观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面对疫情的全球扩散蔓延,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加强协调?

“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国际国内传递明确信号。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需求,给予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税费优惠政策,出台普惠性降费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财政政策发力方向。

“越是困难之时,越要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这些举措都是从财政支出端发力,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体现。”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表示,提高赤字率可以更好地补充财政支出发力的“弹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如何更好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作用备受关注。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使用进一步加快。截至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已达14079亿元,其中,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表示,通过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以对稳投资进一步起到促进作用。

杨志勇表示,鉴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在适当提高赤字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特别国债。“从前2个月财政收支数据来看,地方财政吃紧,发行特别国债后,中央可以向地方增加转移支付,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渡过难关,助力经济恢复。”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货币金融政策是应对突发事件冲击、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超预期提供流动性、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系列货币政策及时出台,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阶段货币政策定下基调。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种类丰富多样、空间较大,有利于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目前多国央行已将存款准备金率降至零附近,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适度水平,还有较大降准空间。

“下阶段货币政策方向,一方面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说。

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携手应对。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表示,为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纷纷推出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措施,单个国家的政策措施旨在为本国提供公共产品,而各国联手则会形成影响面更广的全球公共产品。

“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会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既符合本国利益,也符合全球利益。”他说,“能够为全球在‘危’中寻求和创造更多恢复增长的‘机’,进而阻止世界经济滑向衰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全球疫情加速扩散蔓延之下,人流、物流、资金流受到一定阻隔,但各方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有着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应该采取共同行动。

“应该坚决预防和抵制以疫情防控为借口的贸易壁垒,共同遏制保护主义抬头。”他说,在全球经济危急时刻,中国已经表明态度愿意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接下来还需要各方加强合作、携手前行。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A+
发布日期:2020-03-31 08: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