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麟公园内的鸳鸯聚在一路,即将南飞。
乐成佩带追踪器的鸳鸯。徐玉能摄
上周末,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和嫩江岑岭鸟类环志站副站长李显达,延续为兆麟公园的7只鸳鸯戴上带有国际编号的符号环,并为个中4只鸳鸯初次佩带背包式卫星追踪器。
自1999年8只野生鸳鸯飞落兆麟公园被哈尔滨日报存眷起,17年来共有500多只鸳鸯在兆麟公园出生,野生鸳鸯已成为都市一道奇异的亮丽风光。日前,这些鸳鸯成为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水专项”存眷物种之一,哈尔滨也成为中科院海内首个市内野生水鸟热门存眷区。
此次被鸟类专家选中的4只“哈籍鸳鸯”,将初次作为监测个别,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随时陈诉“哈籍鸳鸯”的迁移蹊径和行踪,为野生鸟类的研究和掩护提供有用的科学依据。
四只“哈籍鸳鸯”
成中科院“谍报员”
15日,客岁在兆麟公园出生并被市民补救的鸳鸯“小令郎”成为海内首个佩带GPS的野生鸳鸯。16日,又有一只雌性成年鸳鸯和两只本年在兆麟公园出生的小鸳鸯佩带了GPS。据王强先容,鸳鸯负重只要不高出体重的5%就不会影响其正常糊口。此次装在4只鸳鸯身上的白色小型鸟类追踪器长约5厘米、宽不到3厘米,只有13克重,形统一个小双肩包背在鸳鸯的后背上,背带则包围在双翅羽毛下,不会影响鸳鸯自由勾当。
据相识,此次为“哈籍鸳鸯”佩带的卫星追踪器为太阳能供电模式,两年后,回收的背负式绑带可自动降解、脱落。中科院的专家们将追踪器设定成每3小时上报一个点位,追踪器将通过卫星接纳到的定位数据,来解读鸳鸯个别来回于越冬地与繁殖地简直切蹊径,并可以在舆图上标志出确切的位置,为野生鸟类的抢救和掩护提供有用的科学依据。
王强说,为“哈籍鸳鸯”乐成佩带追踪器,将解开“哈籍鸳鸯”的迁移之谜,相识它们栖息的地区情形生态,对哈尔滨野生水鸟的掩护、哈尔滨的生态情形掩护和生态筹划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独逐一个
野生鸳鸯市内自然繁殖地
“野生鸟类喜好糊口在湿地和丛林,以是我们研究和存眷的野生鸟类一样平常都在郊区和火食希罕的处所。哈尔滨是我们确定的第一个市内野生水鸟热门存眷区。”王强说。
鸳鸯是国度二级重点掩护动物,因种群数目日趋镌汰,今朝已被列入天下濒危鸟类名录。而我国东北地域是野生鸳鸯的自然繁殖地,以是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的专家把野生鸳鸯定为“水专项”存眷物种之一。王强说:“固然在我国其他都市也常常会有鸳鸯逗留,但鸳鸯的繁殖却不在都市里。哈尔滨作为世界独逐一个在都市中心公园有野生鸳鸯的都市,17年来,有一拨又一拨的野生鸳鸯在兆麟公园繁衍糊口。可以说,是哈尔滨都市生态情形好、《哈尔滨日报》的存眷及市民掩护动物意识强,培育出一个绝无仅有的野生鸳鸯市内自然繁殖地,这绝对是哈尔滨的一个亮点。”
王强说,1999年他从山西考入东北林业大学野活跃物专业后,便与哈尔滨的野生鸳鸯结下不解之缘。其时,他就很好奇喜畛刳丛林湿地等田野情形保留的鸳鸯为什么会选择都市中心的一个公园安家?颠末多年进修研究,他发明野生鸳鸯喜畛刳自然树洞做巢,而兆麟公园有近百年的汗青,名木古树成荫,氛围质量到达国度一级尺度(天然掩护区尺度),人工湖水生物富厚,很适于小鸳鸯发展。其它,都市生态情形改进、市民对鸳鸯的高尚礼遇,更让野生鸳鸯年年到此,繁殖出一代代的“哈籍鸳鸯”。
精采生态情形
成绩野生鸟类天国
17年前,8只本该栖息在河谷溪畔的野生鸳鸯飞落到哈尔滨的都市中心安家,让市民猎奇围观;17年间,在一批批“鸳鸯粉”的存眷、庇护下,先后有500多只小鸳鸯在兆麟公园孕育出生。哈尔滨人给以了一群野生鸳鸯足够的和睦与爱惜,密切地称它们“哈籍鸳鸯”;17年来,在《哈尔滨日报》500多篇倾泻了人文眷注的报道中,记录的是人鸟相伴的美景,是一群鸳鸯和一座都市的故事,更是都市人与天然调和相处的历程。17年的年华,这座都市早已将“哈籍鸳鸯”当成一家人,它们融入都市风光,化入黎人心中。
连年来,兆麟公园除了野生鸳鸯年年惠顾外,又呈现了灰喜鹊、极北红顶雀、红尾伯劳、戴胜、红胁蓝尾鸲等20多种野生鸟类。仅兆麟公园的小生态情形并不敷以吸引这么多的野生鸟类。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滨江湿地等都市“绿肺”让哈尔滨这颗天鹅项下的明珠成了鸟类天国。现在,哈尔滨已有野生鸟类256种,江鸥翔集、鸳鸯戏水、喜鹊登枝成为都市四处可见的美景。越来越多的鸟儿成为这座都市的一部门,给以这座都市生态情形最好的承认和褒奖。
本年春天,中科院的专家为兆麟公园的野生鸳鸯筑了10小我私人工巢,昔时行使3个。此次中科院专家给鸳鸯安装追踪器,也是为了更确切地相识它们的行踪,以便更公道地安装鸟巢,吸引更多的野生鸟类到都市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