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召开,代表们今年的关切点在哪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此前连续召开市人大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们对“一府两院”工作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近100名市人大代表参加座谈。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较去年大幅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这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被认为是投资的风向标。世界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快速有效地改革,让中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那么,过去一年,我们究竟进行了哪些不懈努力和悄然的改变,使得一年中营商环境获得如此提升?中外企业又从这样的提升中获得哪些实实在在的实惠呢?
据了解,世界银行每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评估,包括获得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纳税、财产登记、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少数投资者保护、获得信贷、破产、执行合同共计10个评估指标。而在2019年的报告中,中国在多项指标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报告》把上海和北京作为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其中,上海权重为55%,北京为45%。去年以来,上海推出一系列大力度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大幅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营商便利度,通过努力,上海开办企业的办事环节和耗时从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7个环节22天,减少到了2019年报告中认定的4个环节9天。
市人大代表们普遍认为,上海的营商环境排在全国前列,且近年来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但依然有提升的空间。谈到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代表们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难、引进人才难、成本高等方面。陆晓炜代表提出,要正视企业外迁问题、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以及企业缺乏改革创新的锐气和勇气等问题。
许多企业家代表在发言时提到,目前上海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此外,上海不缺政策,但缺政策的落实。吕奕昊代表说,融资难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老大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质押物;建议将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等也纳入贷款的参考依据。
陈岩代表则建议,尽快建立民营企业分类管理机制,支持守法合规经营的民营企业发展,打击违纪违法民营企业,让金融机构可以放心地与民营企业打交道。刘明华代表则关注了民营企业的税负问题,她说,今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税负这一项上得分较低,企业税负较重;建议尽快调整税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