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早籼稻净利润同比减255% 14年来首现亏损(图)

摘 要

记者从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获悉,今年我省早籼稻亩均净利润-78.13元,同比减255.90%,自200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记者从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获悉,今年我省早籼稻亩均净利润-78.13元,同比减255.90%,自200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良保)记者从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获悉,今年我省早籼稻亩均净利润-78.13元,同比减255.90%,自200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早稻收割2副本

江西早籼稻亩均净利润同比减255% 14年来首现亏损

近期,按照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为掌握我省2018年早籼稻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省内29个县(市、区)的261户调查户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报告显示,调查户早籼稻亩均产量436.73公斤,同比增1.21%。调查户已出售的早籼稻平均价格为2.24元/公斤(多数为粮贩上门收购价),同比跌9.44%。而今年国家早籼稻最低收购价2.40元/公斤,相比上年下降7.69%,降幅为历年最大。调查户亩均总产值994.46元,同比降8.25%。

“价格跌幅较大,但成本却小幅上升。”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调查种粮农户发现,由于化肥、农药、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亩均总成本1025.22元,同比升3.76%。调查户亩均净利润-78.13元,同比减255.90%。这也是自200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针对以上情况,调查人员建议,在早稻价格大跌时,需建立直接补贴机制。我国自2004年起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此后多年最低收购价不断提高,已成为国内粮食市场风向标。今年国家大幅下调最低收购价,是此次早籼稻价格大跌的重要原因。当然,最低收购价下调是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增强水稻产业竞争力。应关注的是,粮价大跌已造成农户种粮利润受损,应在推进粮价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尽快配套建立稻谷生产者补贴制度,形成稻谷“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双重保护机制,弥补粮农收入损失。

调查人员还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帮扶,调整种植结构。稻谷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工业及饲料用粮历来较少,消费方面缺少新的增长点,存在纵深发展不足问题。由于前几年稻谷供应量持续放大,部分品种出现阶段性生产过剩。为此,主动降低粮价只是开始,需配套同步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调优品种结构、减少无效供给。国家已经确定重点调减长江流域双季稻产区籼稻面积,但就个体农户而言,省内传统作物如稻谷、油菜籽、棉花的价格整体低迷,效益不理想,而多数人不清楚本地土质气候适合种哪些新作物,不掌握新作物的种植技术,不熟悉其市场行情,对未来“种什么”、“怎么种”产生了迷茫。产业结构转换往往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离不开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特别是加强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支持,提供技术培训、推广示范及田间指导,为农户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A+
发布日期:2018-08-30 18: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