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微电影《老旗手》之“国旗村”:吾村虽小 毋忘爱国

摘 要

从文昌锦山镇开车到厚禄村,路途偏远曲折。记者顺着地图导航,途径荒地、山林,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厚禄村深藏着的入口。 这个小山村,户籍人口一百多人,常住人口才几十人,但...

  从文昌锦山镇开车到厚禄村,路途偏远曲折。记者顺着地图导航,途径荒地、山林,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厚禄村深藏着的入口。

1000.jpg

  这个小山村,户籍人口一百多人,常住人口才几十人,但它并非寂寂无闻,外人给它取了个响亮的称号:国旗村!

  要是有人告诉你,在海南有个村子,村民每个月都自发举行升旗仪式,已经坚持3年多了,你一定会感到吃惊吧。

  先是邻村人来这儿一探究竟,然后,镇政府的代表来了,他们把党日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也放在这里;接着,从本地到中央,各路媒体记者们也抱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国旗村”。

  厚禄村的故事就此传开了。

  “国旗村”前传:贫困村奋斗史

  记者来到厚禄村时,几乎全村人都出动了,不论男女老少,全情投入地参与拍摄一部以国旗村为主题的微电影。

  在村里走了一圈,记者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楼房和轿车,村道干净整洁,两旁林立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牌和艺术雕刻的石像。

  听着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看着眼前的一切,记者忍不住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村民们开始了升旗仪式?而升旗仪式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2000.jpg

  “升旗仪式就是我们爱国情怀的表达,有了国家和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呀。”面对记者的疑问,升旗仪式的发起人之一、锦山镇湖山中学校长陈川杰很有感触。

  在村民心中,近些年的厚禄村,有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不会忘记。“2013年以前的厚禄村,穷啊!”陈川杰说,由于村里靠近水库,土地无法耕种开发,村民们大多数靠外出打工,做建筑工人来赚取家用,所以村里常年人口稀少,挣扎在贫困线上。

  后来,国家给村里修好了第一条水泥硬化进村路,全村也逐渐实现脱贫。

  路修通了,又卸下了贫困的包袱,村民们这才从艰辛的生活里抬起头,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和美好家园的渴望:“国家都给我们搭把手了,我们自己也要争气谋发展!”

  于是,借助村级“一事一议”资金,加上村民捐钱集资,出工筹力,把东西两村之间的荒地重新利用起来,清理、铺砖、美化……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慢慢拼凑出了今天的村中心公园和广场。村民们在大树下立起了石桌石凳,美好家园有了新模样。

  升旗仪式凝聚了全村老少爱国心

  “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也要跟着提高,环境建设还需要继续凝聚大家的力量,这就要有一个团结的共识,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升旗仪式。”陈川杰说。

3000.jpg

  2016年下半年,村民们合力在广场上建起了升旗台,制作国歌墙,8月,第一场试升旗仪式开始了。

  厚禄东村和西村的村长,分别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校长陈川杰主持仪式,并发表爱国主题演讲。当时留守在村里的30多位村民,见证了厚禄村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的场面。

  就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场面,如今成了厚禄村村民们津津乐道的动人回忆。

  “当时老村支书陈勋祥还在世,他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双眼都是泪,几次想扶着轮椅站起来。”厚禄东村村小组组长陈海感慨万千。

  很多村民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经历这样庄严神圣的时刻,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歌声中缓缓升顶时,大家转眼彼此一看,很多人的眼里,都有泪花。

  那次之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升旗仪式,厚禄村出台制度,确定了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假日,都举行升旗仪式。

  “我们农民也没受过正规培训,不知道怎么样升旗更规范,但是我们内心想做这件事,想用这样的行动来表达爱国的心情。”陈海说。

  这不是一次、两次,不是半年、一年,寂寂无闻的厚禄村,用它“野生”的坚持,和对爱国主义质朴的信仰,将升旗仪式坚持了下来,除了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外,至今从未中断。

  即使是95岁的老阿公陈伟珍,也几乎“打卡”了每一场升旗仪式。“早几年还可以走路的时候,公公就扶着代步架去看升国旗,他跟我们说,听到国歌,心里就高兴!”陈伟珍的儿媳说。

  现在,因为中风,老人家几乎说不出话,但是记者问他,他就会摆摆手,指着国旗的方向,露出一个无声的笑容。

  除了留守村里的老人外,升旗仪式的队伍里,也渐渐有了年轻人的身影。节假日他们归乡,就轮流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身体力行,将这份爱国仪式传承下去。

  “升国旗在我心中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对革命先烈为国奉献的一种致敬,我们能有今天和平的生活,要懂得感恩。”如今在镇上经商的年轻村民陈泽莱,也成了升旗仪式中的老面孔。

  因为参与拍摄微电影,第一次来到厚禄村的“国家队”3名护旗手,心下也感到又惊讶又佩服:真的没想到在祖国这么偏远的一个小山村,村民们这样多年坚持升旗仪式,“虽然他们的动作不够规范标准,但是他们这样虔诚,爱国之心让我特别感动!”国旗护卫队退役军人陈治国说。

  当年坚持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有了显著的教化成果:同升一面旗,共筑一个家,成了厚禄村村民的共识。

  陈海说,从前,厚禄村村民大多在外打工,平日很少有集体活动,大家交流得少,有人赌博,就会发生口角、打架,民心比较涣散。

  在组织升旗活动一段时间后,村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

  “大家捐钱成立公共基金,主动参加集体劳动,出人出力,你看看这儿,再看看那儿,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是村民们热情建设的成果。”陈川杰指着广场边的花草、文化墙、艺术石雕一一告诉记者。

  现在,厚禄村有了新的盼头:要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在更多的人群中,代代传递下去。

  (本组图片由海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若龙拍摄)

    A+
发布日期:2019-10-03 1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