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探索“互聯網+教育”助力解決“補課熱”

摘 要

人民網南京9月29日電(馬燾燾)近日,“e路同行智惠江蘇——教育篇”網絡主題活動在南京啟動。活動深度聚焦“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展現江蘇省認...

人民網南京9月29日電(馬燾燾)近日,“e路同行 智惠江蘇——教育篇”網絡主題活動在南京啟動。活動深度聚焦“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展現江蘇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戰略部署,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建設,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互聯網+教育”江蘇路徑。

“兩個課堂”助力解決“擇校熱”“補課熱”

立足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均引發的“擇校熱”“補課熱”以及鄉村學校師資力量匱乏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江蘇省大力推進“兩個課堂”建設。

一個是“名師空中課堂”。 “名師空中課堂”是江蘇省教育廳、江蘇有線、明博教育聯手打造的解決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智慧教育”公共基礎服務平台。該項目由江蘇省教育廳直接組織全省特教名師、明博教育提供全省優質資源圍繞電視大屏,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重點講解、課后答疑等立體式服務,進而達成“隨時學”的目標。學生通過家庭大屏電視在線答題,並形成錯題記錄,當地名師通過大屏電視定時免費在線答疑並與學生互動,全面構建專屬於江蘇省本地特色的大屏電視課程。

為解決農村薄弱學校優質資源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江蘇省還啟動了“城鄉結對互動課堂”項目建設,聚焦課堂教學主陣地和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貧,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城市優質學校和鄉村兩類學校結對幫扶,實現備課同步實施、課堂同步互動、資源同步共享、教師同步研修。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設任務,建設了28個主講教室、34個互動聽講教室、31個雲終端聽講教室,項目二期將覆蓋全省所有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

智慧課堂形成精准教學

校園裡的綠植不用人工澆水,埋在土壤中的探測器會自動根據溫度、濕度自動噴霧﹔走廊裡的大屏顯示著所有班級的課程表、課間操及衛生情況評比﹔學生人手一個iPad進教室,不僅能隨堂答題及時反饋給老師,還能借助人工智能將錯題自動總結,形成錯題集。

在南師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智慧校園的生態隨處可見。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撐下,學校課堂教學由原來的經驗教學逐漸轉向理性教學的精准教學,借助於課堂測、周測、月測等多種教與學的反饋渠道,收集學生學習數據,形成指導教學側重點的參考依據、師生個性化錯題本。這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對學生評價更客觀、全面,有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開展個別化的輔導和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像南師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這樣致力智慧校園探索的學校,還有很多。拉薩路小學提出“課程管理平台”這一概念,並與技術方合作進行一期建設。學校在社團課程、學程周課程、家長成長學院課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通過課程管理平台的運作打造新的學習生態。

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18)》顯示,江蘇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二,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引領作用逐步顯現。 

(責編:張鑫、唐璐璐)

    A+
发布日期:2020-05-13 1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