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军记录二战最后一役 苏军对他们做这事

摘 要

1945年8月9日,苏联的百万红军压向中国东北的日军,历史上称“八月风暴”。关东军主力在苏军发动攻击后迅速溃散,但仍有少量的余部在顽抗,其中虎头和东宁要塞是...

资料图:苏军在东北俘虏日军。

资料图:苏军在东北俘虏日军。
1945年8月9日,苏联的百万赤军压向中国东北的日军,汗青上称“八月风暴”。然而因为日本民间和官方恒久以受害者的概念来对待二战,因此在日本,对苏联赤军兴兵的描写重点都放在受害者方面了,而对战争的进程则是一笔带过,和对平洋战役的形貌差距异常大。然而从一些民间人士的回想、研究文献和汗青教科书中,我们仍能清楚感觉到一些日本人对待这场战争的思想和心态。

日本在描写二战汗青时的教科书中,大大都都将蒙受美国原子弹进攻和苏联兴兵东北合入统一段落,语气和立场更是惊人的相似:苏联撕毁《苏日中立公约》,入侵“满洲国”。描写中充斥着“粉碎”“侵入”等字眼。譬喻有一本教科誊写道:“8日,苏联苏日各不相犯公约,对日本宣战。翌日,即入侵满洲。”一副遵原则却不测被打击的受害者嘴脸。

仅仅是汗青教科书,日军的一些相干职员在撰写的史料中,也有着沟通的观点和立场。在前日本关东军森重清的回想录中,苏军被称为“苏联部队的非法侵入”。由卓四郎撰写的《大东亚战役全史》评价则是“哭笑不得,令人震惊”。当好梦被击碎后,日本难以接管。在书中有记实:在苏军袭击当日,日本大本营向关东军连发两道呼吁,要求“动员对苏作战”“摧毁苏联野心”,气急松懈的样子可见一斑。

关东军主力在苏军动员进攻后敏捷溃逃,但仍有少量的余部在顽抗,个中虎头和东宁要塞是日军抵挡最剧烈的。当这两处的战斗竣事时,一名叫冈崎哲夫的军官描写了一副图景:“战役终于竣事了,处处都是烧焦的遗体,仅剩一幅皮囊,涂满玄色的块状肌肉……”或者正是由于经验过残忍的战役,刚刚意识到僻静的难堪,他在本身的回想录中对日军虐杀俘虏、劳工等罪行举办了大量的揭破,并在真诚地祝愿天下僻静。

宁的鏖战也在统一天打响,可是却苦战到8月30日战斗才几百竣事竣事,这个时刻距日本在降服信服书上具名仅仅就差3天。日本的闻名作家伊藤桂一地址本身的《新奥秘战记》一书中描写,东宁阵地的重炮兵联队因对战事感想绝望,8月17日,在联队大佐的呼吁下,规划集团自爆而死。固然上级阻止了这一猖獗举动,可是已经有192人自杀了。战死的日军则高出300人。在此书中伊藤桂一记实东宁战史时,该章节被定名为“荒原中飘香的勇魂——东宁重炮兵联队在胜洪山阵地上的彻底抗战。”个中意味值得回味。

    A+
发布日期:2016-05-19 09: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