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秦皇台乡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 涝洼地变身百亩良田

摘 要

齐鲁网滨州11月16日讯(滨城台 穆娜娜 于泉浩)秦皇台乡地处滨城区东北部,因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所限,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粮棉产业为主导。其中,东石村农田地势低...

滨城区秦皇台乡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 涝洼地变身百亩良田

滨城区秦皇台乡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 涝洼地变身百亩良田1

滨城区秦皇台乡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 涝洼地变身百亩良田2

齐鲁网滨州11月16日讯(滨城台 穆娜娜 于泉浩)秦皇台乡地处滨城区东北部,因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所限,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粮棉产业为主导。其中,东石村农田地势低洼,雨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造成棉花几乎绝产。为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增加群众收入,秦皇台乡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由政府出主导,在东石村种起了水稻,探索种植新模式,让涝洼地变身百亩良田。    

秦皇台乡东石村地势低洼,每年到了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绝产。对于自然条件造成的损失,村里的群众也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秦皇台乡党委、政府,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采取了种植水稻的办法,来保障农民收入。

盐碱地里中水稻,这件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很难让群众接受。种植棉花遇到好天气还能有收入,而种水稻这种没有做过事情,很可能颗粒无收。其实,东石村与其他村居土地相比,还有一项优势那就是土地质量,由于极易受到涝灾,土壤受到水灾的侵蚀,粘性非常高,碱性非常低,为种植水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为此,由乡政府出资流转土地200多亩,投资资金20多万元,清理四周水渠筑坝子1800米,土方量6000立方米,新开挖灌溉渠650米,筑路土方量6300立方米,种起了水稻。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相比,种水稻还有用工少,费用低的优势。

为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秦皇台乡引进了对土壤要求不高,产量高,抗灾好的锦稻。因为是第一次种植没有病虫害,基本不用打药,所以说头茬水稻是纯正的绿色无公害大米。水稻实验成功后,秦皇台乡计划继续加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群众收入,让涝洼地变身百亩良田。

滨城区秦皇台乡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 涝洼地变身百亩良田

    A+
发布日期:2016-11-16 2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