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的空间里,人人都能获取知识。“互联网+教育”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有了,现在我们还缺什么吗?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到,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显然,师资是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育资源中最核心的资源。
教育公平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各种实物性的办学资源,通过政府政策的调整,慢慢都实现了均衡化的配置,但教师资源要想做到均衡,则非常困难,因为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师资的流动。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北京市于11月在通州启动《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点。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学伴平台),鼓励中学教师自主开放教育资源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实时在线,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服务,实现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到优质师资教育服务的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共服务的个性化供给,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了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方式。
双师服务 =“在校教师”+“在线教师”
所谓双师,是指每个孩子、每个学科配一个“临床”老师,即除去在校老师,还有一个在线老师。专家级的在线老师为学生提供每周、每月或每学期一次的在线研讨、视频对话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最优质的数字资源与智力汇聚集中在“双师服务”辅导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平台的数据分析报告,了解自己的学习问题与学科优势,按需获取个性化、适应性的资源和服务。
双师服务主要包括“双师辅导”和“双师微课”两大模块。通过共享屏幕,实时语音,手写白班三个重要的移动端功能,学生和教师进行在线交流。辅导的过程支持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学生端和教师端可以及时查看,就像是在面对面讲解试题,每个孩子相当于拥有了一个“随身家教”。除了在线辅导,教师可以创建并发布微课,在微课中设计“讨论”“提问”“投票”等教学活动。
“双师微课”是指,教师将自己擅长的知识点或课程解答录制成为微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服务。在微课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上传相关的学习材料,还可以设计课堂提问、交流讨论以及投票等一系列活动。此外,还能够关联微测试,方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也有利于教师跟踪被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双师提交创建的微课之后,微课资源会自动进入审核状态,由学科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教师即可发布微课。学生找到想要辅导的教师之后,就可以观看微课资源、参与活动,并且可以对教师的微课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双师微课”开展的是非实时的基于精准化资源推送的个性化学习。
“双师辅导”实现师生基于实时连线的1对1的辅导和答疑。为方便学生快速、准确地搜索到双师,寻求在线辅导,教师首先在平台上设置教育特长和在线辅导时间段。学生通过搜索和推荐功能,选择教师,对教师发起服务请求。学生端发起在线服务请求时,教师有30秒钟的应答时间。教师接受答疑请求后,借助点阵笔,以语音、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在线实时互动和辅导。辅导结束后,在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而每个被辅导学生则根据解决的问题数量和满意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并支付给在线教师每小时6-12个积分。辅导历史会被平台自动保存,方便教师和学生查看自己的辅导记录以及评价情况。
双师服务,创新互联网时代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双师服务”是“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之举,打破传统以学校为主体的封闭的知识供给体系,学生在学校之外、课堂之外,也可以得到教师的实时指导,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课上没有弄懂的知识回家接着学,有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解答,使得“随时随地答疑解惑”成为了现实。
对社会而言,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双师服务”打破教师流动与人事关系和工作岗位的依附关系,实现的不是教师实体的流动,而是智力资源的流动,是对教育基础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究。“双师服务”将教师资源常规流动与配置的成本最小化,促进了教师服务与经验的共享。从本质上来说,“双师服务”打破了优质学校对优质教师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是均衡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做法。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名校学生享受着最好的教师服务,受益于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完善的教学设计,拥有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保障,有更好的前途和未来。物质富裕的家庭请得起家教为孩子补习,寒暑假集中辅导超前学习,周末查漏补缺,考前突击训练,学习成绩很容易就得到飞跃。而请不起家教的孩子遇到问题只能靠自己摸索,大量做题,总结规律,通过“试误”的方法来获得经验。
“双师服务”是一大创举,让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无法给予额外教育帮助的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北京市在响应十八大精神号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大突破,“互联网+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在线教育服务供给,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听最优秀教师的课程。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赋予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权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收获成长,感受快乐,体会成功。
双师服务,让教师在服务中成长为骨干
“双师服务”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独特的教师流动形式——教师走网。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以学生个性化实际需求为导向,教师(或通过资格审核的社会人士)通过精细化诊断、答疑、辅导等方式在线贡献智力资源,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精准服务,实质上是教师的现实服务与经验在网络中的共享。
对教师而言,“双师服务”可以很好促进专业能力发展。面对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这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正是这种一对一的现实问题解决,使得教师形成更高水平的问题诊断能力与指导能力。并且在这个网络空间中,教师服务是学生需求所驱动的“竞聘性”网络服务。如果教师失去了学生的信任,没有学生为其点赞或叫好,这个教师就会迅速被其他优秀教师替代。这种“竞聘性”网络服务,让教师群体充满了活力和智慧,促使教师专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在“双师服务”中,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网上的辅导老师,寻找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的教师进行咨询。对于学生来说,视频另一端的这个人,不是日常生活中高高在上的严肃的老师,而是一个来帮助自己学习的人,更像是一个朋友。师生彼此是陌生的,不知道对方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反而能够大胆地问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打破了学校教育中的固有模式,构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出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让师生在交流中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教师的职业发展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生联系在一起。“双师服务”是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一次实践,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提升一个高度。在“双师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线上和学生的交流,教师能够听到学生的心声,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获取到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哪一块知识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以什么方式来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内容”。只有明白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才能根据学生需要,依照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双师服务”的辅导过程是一个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
双师服务,让每个孩子获得适合自己的公共服务
在传统的班级里,教师对学生的课业帮助受到工作时间、学生人数、课堂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一个五六十人的班级中,老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更不用说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单独指导。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不敢主动向任课老师提问的学生容易被教师忽略。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往往只能通过考试成绩不佳这个结果反映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势必会受到打击。
类似于精准医疗计划和精准扶贫计划,“双师服务”在学生端做了精细化的诊断(学生哪个学科,哪部分知识掌握不足),精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端对擅长的内容做精细化的分类(教师擅长的学科专题和教学内容),然后依据对学生的诊断匹配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推荐相应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筛选”和“搜索”功能来选择教师,系统也会根据学生需要推荐适合的教师和“双师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学习,哪里不会就问哪里,什么学的不好就集中补哪一块,让学生有限的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学习问题得到解决,真正有所得,从模板化的培养转变成个性化的培养。
对学生而言,通过“双师服务”一对一的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将知识盲点各个击破,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选择自己想要请教的教师。在这个在线学习空间里,没有区域、城乡、校际差别,能够实现资源供给的公平、实际获得的均等,使得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直接获得公共服务教育。服务环境开放,服务规则公平,服务的可选性更接近个性化需求。
双师服务,让教师真正认识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
“双师服务”让教师真正认识学生。一方面,在线服务的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技术优势,面对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这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一对一的现实问题解决,使得教师真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是什么原因没有掌握,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掌握,哪类学生容易忽略哪类问题,等等。
“双师服务”让学生发现自我。“班级老师”和“在线教师”的服务可以实现互动助进。学生在“在线学习”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后,带着新的能量、新的状态回归“现实世界”,逐步完善自我,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研究发现,辅导类型的资源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最需要的数字学习资源,甚至有的学生直接需要“真人视频或教师”。学生认为在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的过程中,“真人视频或教师”才是自己需要的,而不是简单的文本、图片或习题答案。这种需求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学习资料的需求,本质上是对在线辅导服务的一种强烈诉求。在线辅导不但可以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网上跟踪答疑,而且能够通过更恰当的方式在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体验到学习中的成功与乐趣。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转载编辑文章,编辑后增加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本公号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