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山东省鄄城县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摘 要

中国发展网(发展观察员 苏本晏 )2016年,山东省鄄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安排部署,苦干实干、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全县实际、注重群众增...

中国发展网(发展观察员苏本晏)2016年,山东省鄄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安排部署,苦干实干、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全县实际、注重群众增收脱贫的道路,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信息录入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信息录入的工作力度。1月18日,召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退出工作会议,安排2.5万人脱贫、69个省重点贫困村退出工作。2月17日,召开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会议,为乡镇解读《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对全国扶贫开发业务管理子系统为乡镇扶贫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10月11日,组织乡镇参加省扶贫办关于做好2016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信息采集工作视频会议,安排布置2016年度脱贫工作和下一年度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要求乡镇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开展贫困人口退出和新识别工作。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

2.全面推进行业扶贫工作。组织全县105个县直单位、100家重点企业及17个乡镇(街道)联村,动员在职党员干部、企业中层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联户,投身脱贫攻坚活动,确保每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户都有帮扶人。按照“双联双创”要求,结合“第一书记”工作,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每名帮扶人直接帮扶的贫困户原则上不超过5户,确保了帮扶效果。科学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因人而宜制定帮扶措施,初步制定了就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企业参与扶持、爱心人士帮扶等脱贫措施,其中乡村旅游3个省定贫困村已启动开工,带动贫困户46户;电商扶贫开工15个,省定贫困村11个,非省定4个,带动贫困户62户;光伏扶贫2016年上半年已实施8个行政村、120个贫困户受益,下半年涉及44个贫困村、300个贫困户共872人的光伏扶贫方案已编制完成,春节前将全部实施完成;企业参与扶持66个,捐赠资金310万元,共帮扶66个村,涉及1775户贫困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89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并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全县66个企业家、4个社会团体、10位爱心人士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活动,企业家、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累计捐款341.43万元。

3.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成千上万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了精准扶贫格局。

4.积极创新就业扶贫模式。立足鄄城县实际,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以扶贫就业车间为载体、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核心、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的扶贫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四送四有四赢”。“四送”:即“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送项目到村”,就是村村建设扶贫就业车间,把就业项目送到村。为此,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双百共建”活动,鼓励引导联系村的县直部门和企业共100个单位,累计为帮扶村建设了168个扶贫就业车间,每个300平方米左右,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同时,省市选派的第一书记也建设了37个,县乡财政投资新建改建331个,全县新建改建扶贫就业车间共536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送就业到户”,就是把就业岗位送到每个贫困户,逐步实现每个贫困群众就业岗位全覆盖。就业车间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67603人,其中贫困人口27039人。在扶贫就业车间务工的群众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完全能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安排2236名贫困人员到公益岗位就业,占公益岗位82%以上。“送技能到人”,就是整合全县培训资源,举办免费技能培训班,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送政策到家”,就是对无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难以实现就近就业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四有”:即通过以上“四送”措施,实现“村村有项目、户户有良策、人人有岗位、兜底有政策”的目标。“四赢”:即达到“群众赢、集体赢、企业赢、产业赢”的目的。“群众赢”,就是确保每个就业扶贫车间贫困人口达到40%以上,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培养了一批经济能人和技术能手,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集体赢”,就是每个村在扶贫就业车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部分村小学房顶,安装20组光伏发电设备,光伏发电收入加上扶贫就业车间租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壮大了集体经济,消灭了“空壳村”,实现了脱贫攻坚与集体经济发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企业赢”,就是解决了用工贵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40%左右。“产业赢”,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壮大。

5.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2016年4月份开始小额信贷放贷工作,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放贷2390.56万元,其中,农户贷710.56万元、生产贷1680.00万元。带动村民百姓1216户,辐射贫困人口3029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有序稳步进展。

6.全面加强脱贫攻坚督导。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方式对各乡镇(街道)的组织领导工作情况、精准识别工作情况、精准帮扶工作情况、扶贫资金到位情况及就业扶贫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与县纪委相结合,对县直单位工作人员帮扶情况和入户走访情况实行明察暗访,对于工作不扎实、对上级安排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通报。通过督导检查,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促进了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

    A+
发布日期:2017-01-17 14: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