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新年上班后的第一天,七星关召开了上万名干部参与的“113攻坚战”推进大会。在会上,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崔英魁和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与各乡镇签订了扶贫责任书,立下扶贫“军令状。”
立下“军令状”后,怎么样去攻城拔寨?必须听群众呼声,集群众智慧,才能找到攻坚策略。
1月19日下午4点,野角乡,天寒地冻。
崔英魁刚开完常委会,便驱车前往他包保的乡镇——野角乡。
刚下车,崔英魁径直走向邓家湾村村委会驻地,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查看台账资料,了解精准扶贫措施制定和对接情况。
从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到帮扶的具体措施,再到整个村子的脱贫计划,崔英魁问得细致入微。
“要拿着资料找问题,沿着问题找原因,特别是对档案资料中存在的‘文字脱贫、数字脱贫’等造假行为,要认真查找、深入分析、绝不放过。在遍访中,要做到户户见面、人人问策,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需和存在的困难。”崔英魁要求干部要俯下身子去察实情,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晚上,崔英魁在村民吴开国家吃了一顿晚饭后,没有着急回城,而是在吴开国家的院坝里召开院坝会。
会上,村民们围绕通村公路建设、低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寒冬的低温挡不住大家讨论的热情,院坝会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崔英魁一边听,一边记。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并安排有关部门和乡镇把村民们提出的要求仔细梳理,马上解决。
走村串户,真心实意倾听民声,用心用情解决问题。七星关区将全区分成5大战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长、区政协主席、区委副书记分别任战区指挥长,分别带领各自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面对面与群众进行感情和思想交流,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之所盼、民之所需,集民之智慧,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策略。
在2017年田坎乡新一轮遍访贫困村活动启动仪式上,胡敬斌再一次明确,脱贫攻坚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党员干部一定要率先垂范。
在海拔1500多米的田坎乡田坎村大坪子组,胡敬斌和村干部王章一边走,一边算账。
“你觉得做哪样赚钱?”
“区长,我们村种经果林或者养牛养猪可以赚钱。”
“你为什么觉得种经果林和养牛能赚钱?”
“气候是我们的优势,像大坪组,有很多人家都尝试过种核桃和柿子,有成功的先例。养牛的话,依托区里的‘一市五金多套餐’政策给贫困户担保贷款,现在牛的价格又稳定,一头西门达尔牛可以卖上万元。”王章信心十足地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怕海拔高、自然条件差,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开动脑筋,选准一个好产业,就能脱贫致富。”胡敬斌鼓励王章,有了发展产业的打算,就要付出实际行动,乡里的干部要积极出谋划策,村子的“领头雁”选好发展路径,就要大胆干、努力试、勇敢闯,用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
贫困群众有期待,党员干部有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重点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主动脱贫。
七星关区找准了关键,找准了着力点,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出了脱贫良方。
过去5年,七星关区大地上留下了3000多名党员干部的足迹和汗水。
过去5年,七星关区贫困群众积极性不断增强,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脱贫致富的愿望空前强烈。
未来5年,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的“民本思想”,依然是七星关区最根本的执政理念。
未来5年,七星关区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实施“大扶贫、大城建、大工业、大旅游、大生态、大数据”六大战略行动作为重要抓手,找准问题、发挥优势、补齐短板,采取积极有效、坚决果断的措施,全面增强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服务效能,努力解决同步小康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公共服务需求。
“未来5年,七星关区将继续在解放思想中勇闯新路,在学习借鉴中勇闯新路,在苦干实干中勇闯新路,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前瞻的举措,闯出一条符合七星关实际的发展新路,早日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崔英魁语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