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巧妙的装饰,影子与实体相互呼应。
米菲造型的独特夜灯。
仿照手工花砖设计的茶杯垫。
来自日本的餐具,做工细腻。
依靠光能自转的Mova地球仪。
陈丹青说过一个奇妙的观点: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有闲阶级,闲出种种视觉效果;文人雅士,则个个精于打扮;天然好看的是波希米亚型穷艺术家或大学生,衣履随便,青春洋溢,站在画幅或雕像前,静下来了,目光格外纯良。
如果你在B ow living原创设计店里溜达一圈,也会有类似的感受,店里的男男女女带着好奇而喜悦的表情,打量和触摸着漂亮的设计品,这其中有些是他们已经在网络和杂志上看过的国外独立设计,有些则是需要猜测和查询的陌生品牌,但无论是哪一种,这些各具形式的美安静而闪亮,静待发现美的人。
分享的是美好与体面的生活方式
Bow living的名字就透着一种体面,Bow即含蓄地提及了创始人的名字,又让人联想到西装的领结(bow tie),俨然一派绅士淑女的作风。这是一间极具特色的创意设计店,真正的精髓所在是:世界上的好创意好设计如此之多,如何挑选出最有特点的那些。
创始人及主理人Lynn就是这个环节的关键,这是一位痴迷于欣赏和挑选设计产品的女性。Lynn回忆,做手艺人的父亲一辈子兢兢业业地做着同一件工作,从不寻找捷径,耐心地打磨工艺的每个步骤,乐观,善良,这是她学到的第一堂课。说是执迷也罢,恋物也罢,对于凝结着匠人智慧和工艺的产品,她既懂得欣赏和珍惜,又具有敏锐观察力。
2003年,Lynn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深圳开一家玩偶店,15年前这是个前卫的概念,玩偶只是属于孩子的附属品,成人更是不会多加注意。但她所看重的是具有设计感,同时也有设计专利,制作精良的玩偶,于是第一只“蒙奇奇”玩具被引入了深圳,后来的故事尽人皆知,蒙奇奇风靡了深圳乃至全国。
2 0 1 4年她再次挑战,创办了Bow living,希望分享美好的设计和产品,也看到新零售的市场潜力。能够看到,这位主理人一路以来,始终带着孩童式的天真与好奇,从没停止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妙,但同样也因此收获了不错的商业成绩。
“童真”的设计细节令人反复琢磨
我们在褒奖审美风格时常常用“童真”这个词,有些人会误把它与“幼稚”画等号,实际上童真意味着打破规则,无拘无束,饱含想象力与创造力,浑然纯真,也不做作,这些特点最容易在儿童身上被发掘,因为他们还没经过过多的雕琢,但实际上优秀的艺术家也会有这样的特点,在Bow living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童真细节。
在店里的不同角落里,小小的地球仪在默默地自转,没有华丽的装饰,看上去和我们小时候用过的地球仪无太多分别,但实际上这是一群科学家的杰作,一个太阳能驱动的地球仪,只要有一点点光提供能量,它就可以这样缓缓地走下去,简直就像是《小王子》这样童话书里的某一个角色。
另一旁的桌子上,精致而泛着光泽的玩具车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朴素到过于简单的外形,让人很容易以为是给年幼的孩子的,实际上它在全球的大年龄玩家也不少,甚至有人都成为了专业的收藏家,这就是playforever,来自英国的品牌,创始人朱利安米格尔11岁的时候骑车经过当地的停车场,发现那里停着一辆超级跑车,这个美妙又意外的相遇让他久久不能忘却。如今这个品牌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销售从20世纪20年代的标志性赛车和飞机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经典汽车,诸多系列是混合时尚、艺术,传统和现代主义于一体的作品。
经典的设计在教养而不在奢华
如今有股风气,物件器物的好坏,常常被冠以“奢华”,俨然将此当作最高标准。可是说到底奢华靠金钱容易堆砌,倒是所谓经典,经过了时间的积淀,自有教养的派头,就像英国贵族里的老绅士,脚上穿的鞋子,身上的西装,保管得当多年未损,风采依旧,视为经典,实际上是教养。
就像店内的Cutipol,这是家专注于手工餐具制作的老店,起源于葡萄牙里斯本,在1920年成立,成立之初是家手工家庭作坊,现已发展成为欧美知名企业并在全球享有盛誉。
设计上它不仅传承了葡萄牙的餐具制作工艺传统,还运用了人体工程学和前沿科技,使产品性能和现代感达到完美融合。在制造工艺方面,她的任何一款产品,从打磨到蒸镀,都融入了自己的设计,力求完美和独特贯穿于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工序完成等全部流程均在葡萄牙工厂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工艺娴熟的工匠亲自完成,如此,每一把餐具都蕴含了手工工序特有的曲线与光泽。
成为经典的未必非得是价值不菲,非得小心翼翼保管而不得使用的东西。每天都会用到却成为经典的就是创立于1935年的德国刷具品牌REDECK ER,是德国仅存的手工制作刷具的公司之一。创始人Fr ie d r ic hRedecker在4岁时失明,在盲人学校学习刷具制作,后来,富有企业家精神的老R edecker开始做刷具生意,并靠收入供养一家五口,直到1986年去世。当时,他的三个孩子并没有意向继承父业。只有最年轻的儿子GernotRedecker有意在短期内继续运营公司。于是他们便在Borgholzhausen的鳕鱼节期间,立起一个售卖扫帚和刷具的小摊。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个周末所有商品就销售一空。而后REDECK ER在市场上不断取得成功。上世纪80年代末,REDECK ER转型为一家刷具批发商。上世纪90年代,公司搬进了办公楼,并有了自己的仓库。随着REDECK ER不断参与各种国际交易会,新的产品创意也不断涌现,REDECK ER为此设立了创意中心和专卖店。2009年,Gernot Redecker的另一位兄弟加入公司,REDECK ER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传承三代的品牌。
正是三代的传承和积累,我们得以在这个泡沫横飞的年代,依旧可以体验属于旧时光优雅的韵味,这韵味就藏在木刷子木柄的曲线上。
采写/摄影:家园报记者谢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