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剧进行全方位艺术探索

摘 要

刘喜廷导演 由省文联主办、省剧协承办,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和省老艺术家协会协办的著名艺术家刘喜廷艺术生涯七十年研讨会日前在沈阳举行。刘喜廷是我...

对戏剧进行全方位艺术探索

  刘喜廷导演

  由省文联主办、省剧协承办,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和省老艺术家协会协办的著名艺术家刘喜廷艺术生涯七十年研讨会日前在沈阳举行。刘喜廷是我省为数不多的鲁艺时期的艺术家,是辽宁戏剧界的领军人物,而且目前仍然坚持着舞台实践。这次举办刘喜廷艺术生涯七十年研讨会,不仅仅是对他个人艺术生涯的总结,更是对辽宁戏剧艺术精神的总结、梳理、审视和继承。辽宁是戏剧大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辽宁的戏剧作品、代表性戏剧家,都具有全国性的艺术影响力。

  辽宁戏剧植根于我国东北文化的土壤,一直都在用辽宁自己的方式来呈现,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刘喜廷70年的艺术生涯见证并参与了辽宁戏剧的发展历程

  辽宁的戏剧,一直都在用辽宁自己的方式来呈现,关注现实、关注时代。从被誉为打响思想解放第一枪的话剧《报春花》到以四大精品剧目为标志,连续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实现“四连冠”的省份。辽宁戏剧在中国戏剧舞台上不间断地推出了诸多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作品,成就了其在全国戏剧艺术领域独领风骚的景观,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辽宁戏剧人的共同努力,得益于艺术家们从未停歇过探索、创造的脚步,刘喜廷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从1947年至今70年间,刘喜廷始终在辽宁戏剧领域尽心竭力,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上个世纪80年代,刘喜廷任导演、李默然主演的话剧《报春花》曾轰动全国,开启了新时期话剧的新里程。他导演的儿童剧《人参娃娃》享誉全国,创造了“南有《马兰花》、北有《人参娃娃》”的佳话。此外,他还导演了歌剧《归去来》、话剧《凌河影人》《勾魂唢呐》、轻歌剧《远方的胡杨》、评剧《关东腊月雪》等众多优秀作品,多个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奖项。70年来,刘喜廷的艺术贡献,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省戏剧领域里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艺术实践完美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文化品格。他致力于中国话剧、歌剧的民族化、现代化,是具有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导演。他参与导演的剧种领域极为宽泛,既有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还有京剧、评剧、杂技剧、辽剧等。辽宁的戏剧艺术一般突出表现对人的命运、人的发展的殷切关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开创的“关东演剧学派”即是以一系列关注人的命运的原创作品而成为中国话剧的重要流派。刘喜廷的导演艺术也非常注重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开掘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内心。他重视艺术来自生活,也重视艺术提炼。比如,他以85岁高龄为盖州市辽剧团执导的辽剧《养女情》,参加了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该剧展现出民间艺人在传承和保护皮影艺术方面付出的努力,受到各方好评。专家指出,《养女情》是一出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好戏,有深情、有大义、有温度、有厚德,体现了艺术追求、传达了真情的本质。

  2

  70年间,刘喜廷永不停歇艺术探索的脚步,善于继承借鉴,勇于超越创新,为戏剧现代化、民族化作出巨大努力,为我省乃至我国的戏剧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经验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刘喜廷认为,戏剧应该现代化,要创新。时代前进了,戏剧也应该前进变化。同时,戏剧更要民族化、中国化。在戏剧探索中,刘喜廷既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同时又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等戏剧流派的有益元素纳入自己的戏剧创作。实践证明,他走的融通幻觉与非幻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戏剧道路是成功的。在话剧《报春花》中,他注意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性和程式性的精髓运用到话剧中。他经常是“打着锣鼓点拍戏”,对于节奏的掌控是民族化的。他谙熟戏曲程式,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心理方面常常化用最恰当的戏曲表现程式。他借鉴传统戏曲的舞台“不换景、不落幕”,虚化舞美,最大限度地给予舞台自由的时空流转。在歌剧的创作中,刘喜廷同样不拘泥于既有的传统表达方式。2007年,李默然观摩轻歌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后有感而发:“台下新面孔,台上新形象。演出新形式,反映新内容。舞台吹新风,歌剧发新声。”李默然对刘喜廷的艺术创新给予充分赞扬。当时,中国的轻歌剧尚未形成一种样式,他积极实践,把民声、美声、通俗唱法融入一炉,又把歌、舞、话连为一体,对歌剧民族化作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当代著名戏剧教育家、戏剧学者徐晓钟评价说,“辽宁人艺”的几代艺术家植根于我国东北文化的土壤,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和戏曲的风韵,创造了一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其中,刘喜廷是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很有学养、创造意识强、创作个性鲜明的导演。在《凌河影人》的导演创作中很有创造意识,从导演对人物的处理、戏的把握和舞台视听艺术的结构上,都可以感觉到导演的热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林说,有些导演给剧团排戏会把剧团排倒闭了,而刘导去了以后把濒临倒闭的剧团给带活了,这就是刘导杰出的地方。刘喜廷是中国戏剧舞台上非常少见的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有付出的大师级的艺术家。

  辽宁的戏剧艺术创新蔚成风气,发现人、塑造人,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成长给予文化关怀。一直以来,刘喜廷致力于戏剧新人的扶植培养,为辽宁戏剧的传承发展奔走辛劳

  刘喜廷与戏剧结缘于1947年,那时候他还是一名学生,有一次老师让他出演一部叫做《夜巷》的话剧,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戏剧。第二年,刘喜廷被选入合江鲁艺文工团,1949年调入东北鲁艺戏剧部研究室表演研究组,1953年调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他负责过辽宁文艺培训班的教学任务,是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创始人之一,还先后担任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辽宁歌剧院院长等职务。省文联副主席、曾三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四次获“文华奖”的宋国锋说,刘喜廷是他话剧生涯的引路人。1973年,他还是赤峰的一个小演员,家乡送他来培训,这个培训班的导演老师就是刘喜廷,半年多的学习,让他真正地了解了话剧,并由于刘喜廷的推荐,让他走进了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并在刘喜廷执导的《报春花》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宋国锋说:“喜廷老师就是栽培我的园丁。”李宝群是从辽宁走出去的著名编剧。他和刘喜廷合作过《母亲》《带陌生女人回家》《月亮花》等几部戏。在合作中刘喜廷告诉他:写人写情感的小剧场戏一样可以有探索有创新,可以有现代戏剧的审美品质。这些年李宝群的小剧场戏创作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来的。李宝群说,刘喜廷是辽宁戏剧界的“宝贝”,也是中国戏剧界的“宝贝”,他的艺术财富应该被后来者继承下来,在继承基础上创造开拓。辽宁导演界在老一代导演之后出了宋国锋,但中青年导演还不多,也没有形成力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剧院应该有几位不同风格的优秀导演,这样才能充分发展,才能挑起未来辽宁戏剧的大梁。省剧协副主席、辽宁歌剧院院长田剑峰说,刘喜廷除了做导演的卓越成就,还为我省发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和导演,为辽宁戏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年前刘导起用了当时的年轻演员来担任导演,如辽宁歌剧院的前任院长车英在大学刚毕业时就获得了男主角的机会,使得车英在戏剧舞台上脱颖而出,时至今日每次提到此事车英都感慨万千,称刘导是他的伯乐和引路人。大连艺术研究所所长、评论家杨锦峰说,大连话剧团这些年创排的较为优秀的作品当中,刘导的作品占有重要分量,如话剧《勾魂唢呐》,杂技剧《霸王别姬》等。刘导以艺术为生命,无他求,他那种天然的、自然的、无功利的快乐追求,给我们戏剧人以启迪。李振远、黄莉莉、刘家声、孙建业、孙浩、王纪厚等专家纷纷发言,他们认为,辽宁的戏剧创造了一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这与辽宁老一辈艺术家注重对年轻演员的培养有关。推出一批优秀的舞台新作和艺术新人,捍卫了辽宁省戏剧精品创作的全国领先地位。□本报记者/杨竞

    A+
发布日期:2018-08-11 1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