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居民都叫我们社区民警为‘老娘舅’,防盗防抢防欺诈、吵架斗殴、丢了东西都得找我。有时候我真有一拳难敌四手的窘迫感。现在有了‘社区通’,一些宣传、警情警示都能发通知提醒,居民也能在上面随时和我联系反映情况。”一见到记者,上海市宝山区淞南十村社区民警顾卫丰就乐滋滋地开了腔。他还有一个身份:这个社区的党支部副书记。
10月的上海,没有北方城市的那种万木萧条,相反,绿树丛荫中点缀着一簇簇五颜六色的鲜花,天空湛蓝靓丽,城市整洁一新,居民安居乐业,一片和谐景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靠社区民警“敲百家门”“走百家巷”的传统警务模式与社区警力不足的现状产生了突出的“供求矛盾”。对此,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依托互联网衍生的“社区通”,通过其联系千家万户的强大互联互通功能,将传统警务进行信息化改造,形成了接警、处警、预警等线上联系、必要时线下解决的新型工作机制。
◇线上预警防范效果最大化
前不久,宝山分局罗南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利用电话“呼叫转移”进行诈骗的案件。警方试图通过电话劝阻受骗当事人时,却由于不法分子的操控导致劝阻失败。为此,派出所第一时间制作警方提示,并通过“社区通”平台广而告之,有效地提高居民警惕度,避免上当受骗。
去年秋天,“易买得”超市在上海的所有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停业,导致群众议论纷纷,出现了不稳定的苗头。庙行镇派出所迅速联合各居(村)在“社区通”平台发布安民公告,短时间内阅读量即达数千人次,有效安抚了群众焦虑疑惑的心理,避免了事态扩大。
据了解,宝山分局社区民警全部实名注册“社区通”,将各类防骗术、火灾预防、邻里和睦相处等内容以及警情通报通过平台发布。一年来,分局各派出所主动根据辖区实际编发防范宣传、警情通报等各类信息322条次,改变了过去“讲不上、听不到”的情况。以“社区通”平台为载体,不断完善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多途径了解居民诉求,实现小区内部分非警务类110警情的全天候分流,快速回应居民的“小纠纷、小矛盾、小困难”。
“如今‘社区通’为社区民警和居民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加强了社区民警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在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社区通’线上预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线下互动社区治安群众管
10月27日,记者在罗泾镇宝悦家园居委会遇到了社区民警郁警官。他刚从热情好客的居民家出来,看到居民家正在包饺子,便帮着擀面皮,同时还向居民宣传如何识别和防范诈骗的措施。郁警官说:“有时候做居民宣传工作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效果更好。”
社区民警的线上线下服务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与好评,就在记者“围观”的不到半个小时里,辖区居民邱女士就发来留言:“郝警官发的‘社区通’一文太好了,对社区居民很有帮助,能提高防范意识,为你点赞。”
前不久,月浦镇月浦八村居民曹女士在“社区通”的“左邻右里”板块反映在小区绿化带内发现疑似罂粟的植物,并配上植物的照片。居委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回复居民以避免恐慌,随后马上向辖区派出所汇报。派出所迅速出警,经现场辨认该植物正是罂粟,迅速将其铲除销毁。
线上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线下的积极活动。据了解,宝山区的大多数居委会与社区民警都建立了固定联系,定期为小区居民开展安全讲座和警情通报会,社区民警与巡逻志愿者一起巡逻小区,齐心协力维护辖区稳定和谐,保千万家平安。
“‘枫桥经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丰富,已经在我们宝山区党政、警民中落地生根。”宝山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张丽英如是说。
◇警民联手夸赞线上线下共建平安
警民心连心,携手建平安。“警民直通车”服务在宝山区宝林七村试点推出后,社区民警通过这个平台发布多种安全知识,居民们纷纷为这一便民举措叫好,称赞通过该警民互动零距离平台,在遇到专业问题时,足不出户就能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回答,社区民警也能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居民及时了解。
为进一步提升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管控效能,宝山分局充分依托“社区通”平台,由社区民警组建以被监护人姓名命名的“关爱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患者监护人、居委会干部、楼组长和社区医生。目前,全区已建成48个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小组,通过交流互动,可每日对患者服药及日常其他情况进行实时掌控,提升了社区民警的管控效率。
张丽英说:“2017年2月宝山区在上海创立首个以服务社区为主的互联网平台‘社区通’以来,目前全区453个居委会、104个村全部上线,51万余名居(村)民实名加入,覆盖近40万户家庭,5万名党员在网上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拓展了基层社会治理空间,也为警方开辟了精准服务群众新渠道。2017年7月至今年7月,宝山区偷盗类110接警数同比下降70%,社区里的偷盗类现象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