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江夏第一服装厂厂房,徐家尧向央视编导讲述他找人的故事。记者苗剑 摄
武汉晨报讯(记者贺亮)昨天上午,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组来到江夏,摄制“良心厂长”徐家尧苦寻185名员工回来领钱的感人事迹。
摄制组重走
徐家尧寻找职工路
央视《道德观察》栏目组多以普通人、公众人物、具争议性人物为报道对象,每期播出的专题故事为20分钟,一直保持着高收视率。
昨天上午11点,摄制组来到江夏区第一服装厂重现改制的一幕幕。服装厂锈迹斑斑的大门上,依然悬挂着那块写着“江夏第一服装厂”的白布,当初服装厂改制,徐家尧为了省钱曾制作了这块简陋的厂牌,好让职工还能找到这个曾经的“家”。
《道德观察》栏目编导李喆与徐家尧一同走上厂房二楼,望着小院,共同商讨着摄制计划。李喆在现场说,徐厂长找的最远的人,他们都要去一去,远不要紧,来的时候,他们看过相关的报道材料,真实记录了寻找职工的艰辛,有冬天的风雪中登门寻找,有从20多个同名同姓的人中找到职工,要讲好这个故事。
李喆说,摄制组表示要重现徐家尧寻找职工的路,职工付爱珍家在豹澥,最远的则是金口的刘红梅,“我们都要去看看”。
职工黄爱荣:
“良心厂长”了不起
昨天上午,66岁的黄爱荣婆婆从武昌司门口转乘多趟公交车赶到江夏,她说,16岁开始进入服装厂工作,1984年就离开了服装厂,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时隔30年,女儿告诉她厂里通知回去领取买断金,她当初怎么也不相信。后来才知道,“厂里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职工”。
黄爱荣说,钱虽然不是很多,但说明我们厂里的领导班子是真正地在为职工办事,他们正直善良,徐家尧不拿一分钱报酬,放下自己的小生意,为厂里改制费尽了心血,对得起“良心厂长”这个称号,了不起。这个厂是职工们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最后的分配也归职工所有,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身边有这样的好人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