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僧人烧戒疤奇谈

摘 要

古装剧里和尚的头顶上总有几个圆圆的圈,通俗的讲就是香疤,不过在汉传佛教中被称为之中称戒疤。为什么和尚头上要烧戒疤呢?...

  今朝较量通用的说法是《中国僧人受戒·香疤考据》所述,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与七众授戒,燃香于顶,指为终身之誓。此事逐渐演酿成老例。后裔中国释教徒每每以此暗示本身的信念,出家众之烧戒疤更成为是否受戒的辨识方法。

奇谈 中国 僧人 戒疤

奇谈 中国 僧人 戒疤

  在十多年前看过的一本释教书本中,对戒疤的发源有其它一种表明,以为这种表明好像更切合其时的汗青环境。宋末,蒙古部队一起南征,所到之处青壮年男人要么被奋斗,要么被强征服劳役,可是蒙古部队对出家的和尚却从不为难,盖因其时蒙古上层推许释教。因此汉地青壮年纷纷剃发穿起袈裟,扮作出家人以逃避刀兵劫。出家人顿然增进,令蒙古部队无法判别真伪,因此蒙古统治者以烧戒疤来区分是否是出家人,并且烧了戒疤往后是不应承还俗的。由于烧戒疤要忍受强烈的疼痛,并且日后无法还俗,因此许多人不得不放弃假出家这种方法。从元朝往后,一向到中国释教协会废止烧戒疤止,戒疤称为了汉传释教的一个特色。无论戒疤的发源怎样,烧戒疤都不是释教制度,只为中国所独占,并未见于其他国度。

\

\

  有一种说法,说烧戒疤是起自于舍身扶养的佛家头脑,也被视为断除我执。旧时出家人受戒时,所燃香疤之数量一样平常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暗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在家浩瀚于受菩萨戒日的前腋、烧戒疤于手腕;出家众的戒疤多烧于头顶,成为世俗人眼中僧人的标识之一。

    A+
发布日期:2016-06-06 1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