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探索“3+”机制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摘 要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以挖掘、传承、创新土家民族文化为抓手,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农村活力、农村素质、农村文明为目标,政府认真履行好组织领导、统...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以挖掘、传承、创新土家民族文化为抓手,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农村活力、农村素质、农村文明为目标,政府认真履行好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府购买三项职能,引导社会力量组建专业文化团队、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公共文化领域、创建非营利性行业协会,群众积极履行参与、主创、主办三项义务,全面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硕果累累。

探索“3+”机制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政府发挥三项职能。政府注重发挥组织领导职能,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文化振兴领导机构,健全以县委宣传部长为召集人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联席会制度,统筹协调整合县直部门相关资源,真正形成大文化格局,有效破解农村文化服务的短板,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同时政府注重发挥统筹规划职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文化振兴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文化设施、文化供给、文化效能、制度保障等专项规划,确保乡村文化振兴稳步推进。政府注重发挥社会购买职能,编制土家民族文化、乌江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积极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园,把文化软实力硬抓。同时结合节庆文艺活动、乌江文化旅游节、沙子空心李文化旅游节,加大向社会购买文化产品力度,推进“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

社会发挥三项职责。注重扶持文化团队,充分发挥板场山歌、沙子阳戏、洪渡打镏子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进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团队的创建力度。注重组建文化协会,引导民间文艺团队,按照文化表演、文化创作、文化包装、文化策划等类别,引导民间文艺机构组建专业协会,积极开展研讨、创作、交流等活动。注重文化领域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捐建或捐资助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农村文化振兴。

群众履行三项义务。引导群众参与,以村文艺队为依托,以乡镇片区文艺汇演为平台,定期组织群众开展舞蹈、乐器、山歌等培训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群众创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引导传承人结合时代特点,积极创作衍生优秀文艺作品。同时鼓励传承人通过师承或授徒的方式,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群众主办,创建传统节庆文艺平台,积极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活动,逐步养成一种文化自觉。

拓展乡村文化内涵激发新活力

乡村文化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乡镇文化设施实现新突破,建成思渠、沙子、新景等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4个乡镇达450平方米,其余都在300平方米左右,设有图书阅览室、培训室、文体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厅;建成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乡镇农民体育工程9个。村文化服务设施实现新跨越,整合县直部门资源,建成429个村级活动室,429个农家书屋、12个数字图书进农家工程、村级农民体育工程13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5个;今年投入100万元新建思渠镇塘堡村、夹石镇踩金村、板场镇板场村等8个村文化活动中心。

乡村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土家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取得硕果累累。组织文艺专业人才创作《这山没得哪山高》《欢乐毕兹卡》《飚酒歌》《摆手舞》《薅草打闹颂廉政》等优秀文学文艺作品。收集整理民间音乐20多条、民间习俗18条、民间医药22条、民间工艺20条、民间体育20条,出版《乌江文化旅游》《土家族医药》《沿河土家山歌》《中国乌江山峡文化旅游系列从书》等系列丛书,录制土家山歌《大雨落来细雨飘》、《这山没得那山高》等专辑。生态文化逐步成型,围绕生态建设示范县建设,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沿河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4—2020年)》《沿河自治县生态补偿试点规划》《沿河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将每年的5月9日设为“生态日”,定期举办传统赛龙舟暨生态文明创建系列活动,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生态文化逐步成为全县人民的生态自觉行为。

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均衡。民间文艺组织全覆盖,组建音乐、舞蹈、作家、书法等文体协会10多个,22个乡镇都组建了1支以上优秀文艺队伍,429个行政村组建了民间表演队。节庆文艺服务全覆盖,围绕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文艺表演、书法展览、舞狮拜年、象棋比赛等文艺活500多场次。文化下乡服务全覆盖,以文化馆为龙头,抽调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常年开展“三下乡”文艺慰问演出500场次以上。(田维令)

沿河:探索“3+”机制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沿河:探索“3+”机制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责编:高华、陈康清)

    A+
发布日期:2018-11-02 22:32:50